古代心理养生之“五音导引”
Posted 音调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心理养生之“五音导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音乐及用音乐颐养身心,我国古代早有记载。《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帝以音乐调养身心,而喜弹五弦之琴,终使舜帝寿享一百一十岁。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音导引”,是基于当时的诸子百家对音乐能颐养身心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
“五音导引”的产生
“五音导引”,源于《周易·乾·文言》“同声相应”之理论。“导引”一词出自《庄子·刻惠》,李颐注:“导气令和”,“导体令柔”。
“五音导引”即通过“五音”影响人之神明(心理诱导),而相应于人体之“五脏”,达到“气和”,“体柔”之最佳身心状态。
“五音”能影响人之神明,而能影响人之神明的音乐,必须是“适音”。何谓“适音”,《吕氏春秋》认为“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对于“适音”,《吕氏春秋》在《适音筋》中指出:“乐无太过,平和是也。”即是“大不出钧,重不过石”的平和适中的音乐。这种“适音”才能“免于灾,终其寿,全其无”。
祖国医学对“五音导引”的认识,正是基于上述之理,推衍出人体的心理节律,导出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理论体系。
祖国医学将“五声调式”与“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终于形成了“五音导引”。
“五音导引”的功效
“宫”音调类导引音乐:主要指“宫”音为主旋律音调的音乐。《类经附翼》云:“宫音,五音之首。其声极长、极下、极浊。”其音调节奏与旋律,又分为太宫、少宫、正宫三类。“宫”音,在五行中属土,与人体脾与胃相通。“宫”音调类导引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乐曲,其曲调悠扬、沉静、和谐。对于处于多思忧虑,多愁善感,甚感孤独之人,能抒发情感,忘却不良思绪,令人心宽、恬静、敦厚,逐渐从忧虑、忧愁、孤独中摆脱出来。《晋书·律历上》云:“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因此,“宫”音调类导引音乐,有益于“脾藏意”,“脾主运化”,具有助益后天生化之源的功效。
“商”音调类导引音乐:主要指“商”音为主音调旋律的音乐。《类经附翼》云:“商音,徵所生。其声次长、次下、次浊。”其音调节奏与旋律,又分为太商、少商、正商三类。“商”音,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肺与大肠相通。“商”音调类导引音乐,如《广陵散》、《江河水》、《高山流水》等乐曲,其曲调高亢、悲壮、肃静。对于处于极度悲哀,悲痛欲绝,欲哭不止之人,能发泄内心郁闷,松弛悲伤情绪,令人心静,绪幽,清彻,逐渐节制悲哀,摆脱悲伤哀痛之情绪。《晋书·律历上》云:“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因此,“商”音调类导引音乐,有益于肺藏魄,有助肺主治节等功效。
“角”音调类导引音乐:主要指“角”为主音调旋律的音乐。《类经附翼》云:“角音,羽所生。其声在长短、高下、清浊之间。”其音调节奏与旋律,只分为太角、少角、正角三类。“角”音,在五行中属木,与人体肝与胆相通。“角”音调类导引音乐,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乐曲,其曲调亲切清新,生气蓬勃。对于处于极度愤怒,心中怒气不平之人,能疏导发泄愤怒之情绪。《晋书·律历上》云:“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因此,“角”音调类导引音乐,有益于肝藏魄,具有疏肝和血等功效。
“徵”音调类导引音乐:主要指“徵”音为主音调旋律的音乐。《类经附翼》云:“徵音,宫所生。其声次短、次高、次清。”其音调节奏与旋律,又分为太徵、少徵、正徵三类。“徵”音,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心与小肠相通。“徵”音调类导引音乐,如《十面埋伏》、《花好月圆》、《春节序曲》等乐曲,其曲调旋律激昂、欢快。对于处于极度暴躁,与情绪急躁发火性烈之人,能使这类人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又易灰心丧气,唤起奋进向上,缓和与克制暴躁情绪,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晋书·律历上》云:“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因此,“徵”音调类导引音乐,有益于心藏神,具有养心守神等功效。
“羽”音调类导引音乐:主要指“羽”音为主音调旋律的音乐。《类经附翼》云:“羽音,商所生。其声极短、极高、极清。”其音调节奏与旋律,又分为太羽、少羽、正羽三类。“羽”音,在五行中属水,与人体肾与膀胱相通。“羽”音调类导引音乐,如《胡笳十八拍》、《渔樵问答》等古乐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夜曲》之类的曲目。其曲调旋律奔放、流畅。对于处于极度恐惧,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屡遭挫折,精神受创伤之人,能缓冲心灵创伤,松解紧张、恐惧及精神上之压力,重新理智起来,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晋书·律历上》云:“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因此,“羽”音调类导引音乐,有益于肾藏志,具有补肾益精等功效。
“五音导引”的运用
一、顺季施乐法:①用于养生:根据季节运用“五音导引”,如孟春、仲春之时,木气旺盛,宜用“角”音调类导引音乐。孟夏、仲夏之时,火气旺盛,宜用“徵”音调类导引音乐。孟秋、仲秋之时,金气旺盛,宜用“商”音调类导引音乐。孟冬、仲冬之时,水气旺盛,宜用“羽”音调类导引音乐。②用于疗疾:则可灵活运用“五音导引”,如春季治肺气虚而多哭善悲,常自汗出,呼吸微细,语音低弱,身体怕冷,容易感冒等,可运用“商”音调类导引音乐。夏季治肾气虚而作惊恐,常头昏,耳鸣,目眩,腰酸,腿软者,可运用“羽”音调类导引音乐。长夏治心气虚而情绪急躁发火,夜寐多梦颠倒,心中似嘈似饥,心悸怔忡者,可运用“徵”音调类导引音乐。秋季治肝气虚而易动怒,胸胁胀满,肢体麻木不仁,头晕,目干涩者,可运用“角”音调类导引音乐。冬季治脾气虚而多愁善感,饮食减少,食后不易消化,腹胀便溏,倦怠嗜卧,面色萎黄者,可运用“宫”音调类导引音乐。但在施乐时,上述每类导引音乐,应选“少类”或“正类”,不宜选“太类”,以防太过。
二、顺其脏腑性情施乐法:多用于情志致病造成人体相应内脏的损伤,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并产生诸般病变。怒则气上,肝气升发,血随气涌上逆,可见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寐中惊惕等症,宜运用“角”音调类导引音乐。喜则气缓,心气涣散不收,可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动时感心悸怔忡等症,宜运用“徵”音调类导引音乐。悲则气消,耗伤肺气,可见气短胸闷、乏力、懒惰等症,可运用“商”音调类导引音乐。巧思则气结,伤脾而失健运,可见纳差、脘腹胀闷等症,可运用“宫”音调类导引音乐。恐则气下,伤肾而致肾气不固,可见头昏、腰酸腿软、脚无力等症,可运用“羽”音调类导引音乐。
三、亢害承制施乐法:多用于情志致病,伤及体内一脏而亢害他脏,出现的诸般病象。如怒伤肝木,肝木横逆,可犯脾土,出现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而致诸症,可运用“角”音调类音乐“太类”。如恐伤肾水,影响于心火,出现心肾不交而致诸症,可运用“羽”音调类导引音乐“太类”。如悲伤肺金,损及肝木,出现肝火犯肺,肝火上炎而致诸症,可运用“商”音调类导引音乐“太类”。如思伤脾土,亢害肾水,出现肾气不固,阴虚火旺而致诸症,可运用“宫”音调类音乐导引“太类”。
此外,还有“补母施乐”法,此法多用于“内伤”致五脏虚弱而致“五志”改变之症。“泻子施乐法”,此法多用于“情志过极”而激惹之脏腑内伤所出现的实证。
相关参考
古代房中术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结合性事与男子保健养生、男性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特点,通过调节房事以养生的学说,主张阴阳之道,以和为贵,欲不可纵。即房中术是指性生活的原则、规则。我国古代房中术在两千年
自古以来,长寿是人们的梦想。在琼英缤纷的养生之道中,古代以艺术养生之法是风韵别具,甚值得弘扬。起源《黄帝内经》载:“远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在那洞穴群居、钻木取火的远古时代,人们以
古人认为,性生活有二重性,既可以修养生息,也可能损伤健康,甚至折寿短命。人要想通过性生活得补益,免损伤,其关键在于掌握房中之术,合理安排房事生活。我国古代对房中养生有比较科学而系统的论述,概括起来,主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养生必先养德。王文禄在《医先》中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为什么养生必先养德?乃因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早在春秋战
补可养生,多知常行;“泄”亦养生,鲜知少行。“泄”亦养生,内容颇丰。集医理及实践之经验,笔者认为有生理、心理和生理心理交融之“泄”。生理之“泄”,打喷嚏、流眼泪、淌鼻涕、吐痰、出汗、呼气、大小便等均是
在中医古籍及其它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丰富的我国古代老人的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之法,其中食后养生法至今还广为人们所习用。具体地讲,食后养生包括四宜七忌,老年人平时除了注重饮食调节外,若能持之以恒地运用,对健
有一则古代的寓言,说“酒”与“茶”发生了争论:“酒”称自己是道家的养生之宝,功在活血通络;“茶”说自己是佛家的养生之珍,利在清心解腻。结果,“水”出来劝话:如果没有水,就既没有酒,也没有茶。水才是生命
我国古代养生家和医家所指的“精”,即是阴精,它包括五脏六腑之精在内,而其中的肾精最为重要。所谓固精,就是固摄阴精以保养生命、延龄益寿为主要措施的养生学术主张。其中心思想认为:阴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其生长
房事养生是一门研究性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医疗的科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认为性生活只能在房室中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把有关性保健、性医学等统称为“房事养生”,又
当仁人志士们会聚一堂,探讨养生文化之时,总是不得不回首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财富。中华养生学是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的思想精华,并凝聚了丰富的防病、治病、健身、修炼等理论和方法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