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还应重养神
Posted 延寿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养生还应重养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淮南子·原道训》谓:“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我国古代医家在养神益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调情志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在生活、工作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难免遇到不如己意的事情,而在精神上受到一定刺激。但人又是有理智的,当感情冲动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既不使其太过,又不使其持久,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纵情发作。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解;悲伤需转移与娱乐。要牢记《孙真人卫生歌》:“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正意诚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只有养成处事不急不躁,遇事不大喜过望,闻变也不忧思重重的应变能力,才能“心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寿永存”。
慎劳神
《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地焦躁不安,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损精耗气而亡神。正如《彭祖摄生养性论》说:“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延命金丹》中亦说:“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心神泰然,则气和志达,气机畅通,血脉和利,即无病生。
不贪得
各人经济状况不同,生活条件还存在一定差异,只能“量入为出”来安排生活。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贪婪无度,只能是心劳力绌,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
不患失
每个人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会的需要,人事的变迁,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待遇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则对养神十分有益。有人一旦失去权位,或先富后贫,则终日忧戚,郁郁寡欢,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则会导致许多疾病,甚至丧生。
寻寄托
《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提出发展兴趣爱好是消除孤僻郁闷的好办法。有好琴棋者,有好书画者,有好古玩者,有好花木者,各以嗜好寻求,自得其乐。充实的业余生活,精神有了寄托,能“乐以忘忧”,修身养性,全神延寿。闲暇之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那飞瀑流泉、奇峰怪石、绿树修竹、芳草异卉、虫吟鸟鸣……使人顿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的活力,对养神增寿颇为有益。
重养性
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晋代养生家葛洪云:“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人们只要重视道德修养,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光明磊落,慈悲为怀,不生妒心,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气所伤而无病。《内经》也提倡“恬虚无”、“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要求人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勿让杂念利欲?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6732.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托姆焉瘛V挥凶龅角逍墓延挥泄嗟奶扒螅拍芗跎佟巴蟆保晃硗庵锶哦纳瘢源嗽?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67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康泰延年。
相关参考
所谓“调神养生”,简单地讲就是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因此中医历来认为调摄精神是人类长寿的根本。 调神养生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安心养神、四时调神
《养生论》,晋代嵇康著。此书重点介绍人是可以长寿的,但要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而养生重在养神。除养神之外,还主张弃厚味,服补药,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这些见解确实对健康有益。 《千金要方》、《
养形与养神是古人养生的重要内容。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与神相互依存,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黄帝内经》载:“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重“进补”,更应重“清毒”。国内外保健专家近年来频敲警钟:过敏、癌症以及多种功能衰退性疾病,无一不与体内毒素作祟有关。并再三提倡食用绿色食品,防止水、土、空气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减少毒素侵入机体的
中医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漫漫长河几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归根到底,既调形又养神,重视“形神合一”,是主要特色。“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也是反映中医
“养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研究,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今摘其要者而简略言之。一、注意养神,调节“七情”神就是精神。神藏于心,心是一身之主。神采奕奕是身心健康的反映。按中医之理论,“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
1、毛泽东的心理保健3.挥毫泼墨陶冶情操练习书法是毛泽东“养神健脑的健身方法”之一。书法家常说,练书法犹如练气功,能起到气功所起的作用。因为在书写过程中要集中思想,去掉杂念,呼吸均匀,姿势正确,身体放
强身健体首重养心(或称养神),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一个宝贵遗产。在这一点上,显示了我国传统医学同现代医学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也反映了中西医的区别。可以说,重视心理养生是人类
中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的颐养,认为“右脑元神,左脑识神”,颐养精神是抗衰延年之本,并强调“太上养神,其次养形”(《艺文类聚》),“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古代春秋》),“元神命根,其神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