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养生的四三二一
Posted 一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坡养生的四三二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东坡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伟人和全才。在他留给后人的数量空前、堪称“苏海”的文字作品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宝藏,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精神遗产。而值得热爱养生者庆幸的是,在“苏海”中有许多东坡关于养生的内容和论著,值得后人研究、发掘和继承。据苏氏后裔、上海百岁名人苏局仙之孙苏永祁先生介绍:古往今来,介绍、研究东坡养生之道的学者、论著,林林总总,多不胜数,尤其是到了明末,江苏人王如锡,从浩繁的东坡诗文论著之中,专门摘拣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汇编成《东坡养生集》,总计达12卷24册细目凡1141条之多,真可谓集东坡养生之大成也。其对东坡养生追求执着程度之甚、所下功夫之深,令人赞绝。作为一名业余的东坡爱好者,我对东坡的养生之道颇感兴趣。为了与众多同我一样、暂时无缘详读那已经遗存无几的《东坡养生集》的读者朋友们共享东坡的养生之道,我特从东坡大量有关养生的论著中,摘引点滴,名之曰“东坡养生的四三二一”,作为抛砖引玉,奉献给诸位,以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加以研究。
四——“四当”、“四戒”
东坡十分注重养生。他曾自谦地说“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四当”是指东坡应朋友张君所求,书赠其之养生药方。东坡云:“吾闻《战国策》中有一方,吾尝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东坡奉传的这四味方药,将先贤的养生之道蕴含于生动的比喻之中,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尤其可贵的是,用这四味药养生,不在于你是否有钱,而在于你是否有心,它更适宜于广大的平民百姓。这四味方药,不仅强调养生应培养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更注重养生者应具有良好之心态!诚如东坡所言:“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四味”方药的要义是“四当”,而“四当”的核心是胸中要存有能“当”的平和的心态!
“四戒”是指东坡被贬黄州时,在雪堂书写的四戒。东坡书云:“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此三十二字,吾当书之门窗、几席、缙绅、盘盂,使坐起见之,寝食念之。元丰三年十一月,雪堂书。”东坡之四戒,又是以生动的比喻来阐述养生之道的典范。这三十二字的四道警言,不仅体现了东坡以史为鉴、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养生防病之道,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他尊道贵德、修身养性、自警自律的高度觉悟。东坡在被贬黄州的困境下,书“四戒”以使“坐起见之,寝食念之”,念念不忘养生修性的生动范例,不仅印证了古人“仁者寿”的箴言,也为现代人们在养生之中注意培养高尚品德,陶冶自身情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三养”、“三疾”
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东坡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涉及汤、羹、茶、点、荤、素、粥、饭等诸多方面,而且富有民间色彩和东坡自创的特色,历久弥新,中外闻名,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东坡重视饮食养生,决不等同于大吃大喝,铺张奢华,恰巧相反,东坡提倡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以俭素为常。东坡在《记三养》一文中自约成规:“东坡居士自今日已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其如此定规的理由就是“三养”,即“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东坡自奉的“三养”,不仅总结了他的饮食旨要和养生之道,某种意义上,亦是他人生理念的真实写照。东坡提倡的“三养”的俭素,对现代的人们,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参考的价值。东坡以自己的亲身经验,谆谆告诫人们:“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此似鄙吝,且出之不得已也。然自谓长策,不敢独用,故献之左右。”
东坡对道家的养生有深入的研究和亲身的修炼。“三疾”乃东坡研习道家养生的经验之谈。东坡认为,“神仙至术,有不可学者,一忿躁,二阴险,三贪欲”,“无此三疾,切谓可学”。忿躁、阴险、贪欲之所以为学养生者之“三疾”,皆因为其与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尊道贵德、少思寡欲完全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三疾”缠身,难以使人达到内心的平衡,有害于身心的健康,故应除去。
二——“二言”:和、安
东坡一生勤学好问,广交朋友,善于从社会和生活中学习养生。他在《问养生》一文中记载:“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东坡向好友吴子(吴子野,字复古)问养生所得“二言”,言简意赅。其要义是要善于与道俱融,自我调摄,顺应自然,求得生理、心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东坡心目中的“和”,就是要求做到与天、地、人、道的和谐,就应“识天道,应天道”,“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就能“行万物之理,无往而不自得”,就能“清静致中和,心平而气和”。东坡心目中的“安”,就是求“自静”“神安”,“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就是求“贵生而避害”,“人生安为乐”;就是“随遇而安”,“吾心安处是故乡”;就是“安贫乐道”,“平安是福”;就能“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就能保持内心的相对独立性,不轻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和干扰。东坡的“和”、“安”是养生之道,又是事业成功、兴旺发达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安”亦是治世之道,不仅仍有现实意义,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一——“一难”:难在去欲
“一难”指东坡的“养生难在去欲”。《东坡志林》中记载了东坡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品,特摘录如下:?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247116.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白蛉仗匮罹亍⑼ㄅ姓殴嫜嘤伟补拢?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4761.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曰:‘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可谓了死生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记之”。东坡“难在去欲”的感叹,以幽默巧妙的笑谈,提出了常人羞于启齿又难以回避的敏感问题:养生与性欲的关系。东坡是善于享受生活的情趣的“乐天派”,不是宣扬“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者。现代性学研究也表明,和谐的性生活不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人们身心的健康。东坡又不是一个沉溺情色的“纵欲派”,他时常警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免遭“伐性之斧”的惩罚。他还认为“伤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即不提倡有违人之本性的“禁欲”、“绝欲”,又反对伤身伐性的“纵欲”、“淫欲”。合理的选择是道法自然,以道制欲。荀子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诚哉斯言,愿今人多多从中受益!
东坡养生的四三二一和他的养生实践,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其中之一,就是东坡在寻求各种生理养生方术的同时,非常重视心理和精神因素在养生中的作用,非常注重人品和道德的修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相关参考
苏轼,字予瞻,号东坡,宋朝著名文学家,同时又是精研养生之道的养生家。他的养生名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能劳”,概括了其养生之道的中心旨趣,深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东坡先生一生十分坎坷,曾被奸臣诬陷,差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重视养生,研究养生,在养生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杰出建树,称得上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养生家。东坡不但重视行为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也十分热心气功养生。他总结前人经验,独具慧心创编了两种简
苏东坡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苏东坡在医学上的贡献和作为,却鲜为人知晓。“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春江绿夫波,人卧船自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一生虽仕途坎坷,但生性豁达,志存高远。不仅诗如其人,清新豪健,而且常以茶会友,深谙茶道,每以咏诗为趣、品茶为乐,诗中还蕴含着养生之道和人生感悟
“温泉水滑洗凝脂,皓首沐浴回常春”(宋·苏东坡)。读罢苏东坡的咏温泉诗,不禁勾起了对沐浴温泉的向往。何况,时渐入冬,正是泡洗温泉养生的好时节。我国拥有丰富温泉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已发现温泉达三千
冬天到了们面对我们的就是严寒飓风,在冬天气候变冷气温较低,对于我们来说就应学会养生,而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银屑病在冬季易复发,病情易加重,这时银屑病患者可以吃以下介绍的四种水果来帮助养生。1、
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苏东坡的爱好者,早在几年前研学其养生之道时,我就对短短八十字的《采日月华赞》一见钟情,很感兴趣。以后不仅经常诵读,而且还把它列为值得自己今后进一步研修的课题之一。最近《科技日报》上的一
棉花-西瓜以二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 二一式模式每150厘米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首先按宽35厘米,深15厘米整好沟,按株距60厘米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播
棉花-西瓜以二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 二一式模式每150厘米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首先按宽35厘米,深15厘米整好沟,按株距60厘米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播
苏轼与芡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官场失意,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然而他到老年仍面色红润,身体健壮,精神矍烁,才思敏捷,这与他钻研中医中药,讲究养生之道有关。他除同沈括合著了《苏沈良方》外,还自编了一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