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思想释要
Posted 道家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家养生思想释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最能体现和代表本土化和民族性的宗教,它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作为修道的最高目标,是世界上唯一将实现长生作为主要修行的目的和内容的宗教。其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养生思想的内容。因此道家也可以说是养生家,这就决定了作为道教经书总集的《道藏》,其中含有极丰富的养生内容。
《道藏》是道教的超大型丛书,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道藏》收录的医药书籍,占《道藏》内容的70%以上,其中,有些医书属于孤本、珍本、秘本而仅存于《道藏》中。《道藏》中的医书内容全面、系统,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对保存和发展祖国传统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道藏》中论述养生的著作多达数百种,如《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该书被誉为“万古丹经王”)、《养性延命录》(梁代陶弘景著)、《混俗颐生录》(宋代刘词集)、《三元延寿参赞书》(元代李鹏飞集)、《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入药镜》(南宋崔嘉彦著)、《真气还元铭》(强名子注)、《太上老君养生诀》(华佗授广陵人吴普,述五禽戏、服气、清心等养生术)、《太清导引养生经》、《四气摄生图》、《太上保真养生论》等,都是重要的养生著作。其具体的养生方法有按摩、导引、吐纳、存思、胎息、内丹、服食草木金石以及饮食起居摄养、房中卫生等,范围相当宽广。可以说,不研究《道藏》,不足以言养生。
道家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养生思想,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重视修德的养生思想,形神相守的养生思想等等。
一、“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养生思想
如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重要经典《西升经》中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养性延命录》也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佚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道家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强调了个人主动不懈地修养以臻长寿,而否定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这种生死观看似“反乎自然”,实质上是最高层次的“顺应自然”,这也是道家注重养生术的发展应用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道”是化生天地万物之母,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其本性是无为的。“道”的最根本的规律就是自然、无为。按照道家的理解,“自然”就是自己如此、自然而然,即事物本身规律的体现。“无为”就是顺其自然而不加人为;同时,“无为”还有“无意识”、:无目的”的含义,也就是说,“天”或“道”的活动,完全是一种自然过程,没有任何目的或意识。故“天”或“道”能够长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七章》),“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十六章》)。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齐家治国如此,修身养性(命)亦是如此。如果违背自然的规律,人为干涉人或事物的发展进程,结果只会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自然无为之道来养生,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自然无为”是道家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同样贯穿于道家养生理论之中。秦汉之后道家的产生和发展,继承了先秦道家老庄的基本思想,并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起到继承和发展道家思想的重要历史作用。在养生思想上,道家“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也贯穿于《道藏》养生思想的主体之中。
三、重视修德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因德而化生大千世界。自然而然的宇宙运化法则就是道,以有形之品物来彰显宇宙运化法则就是德。人的德本得于道,心慈行善最近于道。故《道德经》七十九章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若想长寿,就应当心慈行善;而心毒行恶则远离“天道”,就会减寿损年。如《抱朴子》中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抱朴子养生论》亦言:“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筭,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乐(魂神好生),构一恶则魄神欢(魄神乐死)。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养生之理尽于此矣”。因此,人应当心慈于物,与人为善,以近于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重视以德养生,体现了无为与有为的辩证认识,既重视自然无为,也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养生态度。
四、形神相守的养生思想
如《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素问·上古天真论》亦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形与神相互依存的关系。形神相守,方能长生;若形神分离,则生命终结。故《灵枢·天年》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那么怎样才能够形神相守呢?《庄子·在宥》告诉我们:“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因此,人若要长生久视,就应当经常收视返听、恬淡虚无,使形神相守。
总之,相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即追求延年益寿,是医道相通的纽带,道家所论医药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发展。《道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部部皆为医书,对其中的养生内容进行发掘、整理,不仅对研究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历史,而且对进一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完善,指导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科学地做好养生保健,都很有启迪。
相关参考
《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四方学者,用集体智慧编著的一部道家名著。《淮南子》是一本探讨天地自然以及宇宙万物和治国平天下的小百科全书。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子》又
道家与道教不同,应当从实质上去辨别,要彻底弄清道家炼养功夫的内涵,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道家的所谓道,是以研究解决生死问题为核心的。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类几千万年以来,总是不断地生,不断地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养生领域,影响深广的当属儒家养生说和道家养生说。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不
天地虚盈,阴阳相交,故天地有春夏秋冬之四季,日月有晦朔弦望之四候,而人,身有阴阳气血,体有五脏六腑。人的阴阳气血的盛衰随天地之阴阳交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五脏之气的旺弱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而交替。何谓五脏之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历史上__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历史上_____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汉高祖刘邦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
在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套路无用论”,认为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认为只有散手,才能代表武术的实用性。其实不然,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道家的养生思想、中医防治疾病的养生
有一则古代的寓言,说“酒”与“茶”发生了争论:“酒”称自己是道家的养生之宝,功在活血通络;“茶”说自己是佛家的养生之珍,利在清心解腻。结果,“水”出来劝话:如果没有水,就既没有酒,也没有茶。水才是生命
保健养生即保持身体健康,延缓人体衰老,延长人们的寿命。有言道:“养生无大道,小道亦奏效。”我国古代医家、道家、儒家和杂家都不乏小道养生的论述,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裨益。宋周守忠《养生类纂·总叙部》:“善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他不但在医学上作出很大贡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养生学上,朱丹溪亦有重大建树,他的滋阴摄生、茹淡、房中摄养等独特的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养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