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养生篇——《龟虽寿》

Posted 精神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精神的养生篇——《龟虽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东晋都城建业(即今南京),每天晚上在将军府中都传出大将军王敦吟诵诗歌的铿锵之声,所诵诗句,清晰可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敦吟诵该诗时,常有人应声而和。据说王敦每次喝了酒,便大声咏诵这四句诗,而且以如意击壶为节,致使壶口尽缺。王敦的如意和那个缺口的壶,早已无迹可寻,但他咏诵的诗句,却一直流传至今。

这四句诗,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龟虽寿》表现了一种不甘衰老和人命不全由天定,而通过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精神。先看《龟虽寿》全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诗一开首就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神龟,二是腾蛇。神龟出自《庄子·秋水》篇:“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龟的寿命很长,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腾蛇出自《韩非子·难势》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蝇蚁同矣。”腾蛇,黄节《魏武帝诗注》说,当作“塍蛇”,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乘雾而飞的蛇。神龟长寿三千年,还是难免一死;腾蛇如龙攀云驾雾,等云雾消散,便卑微如尘土。人如何?前面四句的铺垫,似乎会引出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悲叹。然而我们却听见了石破天惊的声音,听见了当年王敦以如意击壶慷慨吟诵的那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声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骥是千里马,枥是马棚。烈士指刚正、重义轻生的有志之士。这四句大意是:良马虽老,蜷伏在马棚中,但它的志向仍在驰骋千里;烈士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消沉。写是诗时,曹操53岁,当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宏图初展,雄心勃发,是诗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他把自己比作一匹老马,虽然屈居枥下,心中却依然向往着远大的目标,准备继续驰骋千里。在激昂之后,诗人又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盈缩,指寿天。养怡,是指保养身心健康。这两句说寿命长短不全然受天的支配,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延年益寿。人难免一死,人的短暂生命,其实并非都由天命安排,如果能善自尊重,怡养身心,也可以延年益寿。这种对待生命之态度,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决不陈腐。况且,曹操所言的怡养身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进取之心。而雄心勃勃的曹操,也以自己叱咤风云的行为,对如此之人生观作了实践。曾有人把这首诗歌说成精神的养生篇,不无道理。秦皇汉武,都曾梦想过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致勃勃远巡东海,派人人海采集不死之药,最终崩于巡行途中。然而曹操却很清醒,生命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神龟可以活三千年,人活不过百年,如何珍惜有限生命,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所以《龟虽寿》既是催人向上,奋发努力,强身健体,老有所作为的精神诗篇,也是颇佳的精神养生篇。咏诵之时,让人能焕发青春,咏诵之后更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尤其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不能倚老卖老,老气横秋,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振作精神,锻炼强身,延年益寿。既要具有曹操那种积极向上,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又要有对人生命有限的清醒认识。

相关参考

下列作品中与三国时期曹氏父子无关的是

下列作品中与三国时期曹氏父子无关的是_____。A、《龟虽寿》B、《典论》C、《仇国论》D、《白马篇》答案:C解析:《龟虽寿》《典论》《白马篇》的作者分别是曹操、曹丕、曹植。《仇国论》由三国时代萄汉中

知识大全 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

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少时吃苦老来福,子孙满堂天伦乐。心态平衡无忧愁,老当益壮寿百岁。写老人身体强健的古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二)

芒种篇芒种之日,太阳黄经为75°。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农谚“芒种忙忙种”之说。芒种的养生重点是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调养自己,让

话说中华养生——东汉篇

东汉以后,在《黄帝内经》的引导和带动下,养生学日趋繁荣。一些著名的医学家、思想家对《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作了某些补充和发挥。思想家王充在其代表作《论衡》中指出了人之寿夭与先天禀赋的相关性,论及生死寿

话说中华养生——魏晋南北朝篇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的动乱时期。战乱和灾祸接踵而至的现实生活,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当时人的寿命十分短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出于一种生命

苏轼《养老篇》浅释

苏轼(1037—1107)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养生家。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等职。苏轼才华横溢,精通散文、诗词、书画,被后人誉为是“五绝才子”。其养生

中老年人精神养生调养

一、排除孤独心理。人到老年,产生某种孤独感是不足为奇的,这是人的群集性、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迅速改变环境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就会形成一种精神压力,加速人的老化,

养生纲领是怎样的?

经文提出了养生的两大纲领。一是对外要适应自然界环境,避免六淫之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即“精神内守”、“恬惔虚无”。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

精神调养 颐养至宝

精神调养是养生健身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医学工作者、养生专家和广大群众,在养生保健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精神调养方法,只要认真实践,便会步人百岁健康之路。1、淡泊人生古人说:人“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一个

古诗养生乐无穷

饮食养生为实,精神养生为虚,只有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方可收到养生平衡的新境界新效应。古往今来饮食养生倍受青睐,但精神养生却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我的奶奶是乡间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识字不多,却会背不少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