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锅的趣闻轶事
Posted 商汤
篇首语:引诱肉体的是金钱和奢望,吸引灵魂的是知识和理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药锅的趣闻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煎中药的药锅,有许多趣闻轶事。现介绍二则,以供玩赏。
药锅称“急销”
现在人们从药店抓回药后,就用药锅煎药,而在上古时代,是没有药锅的。人们服用草药直接放在口中咬嚼吞咽。这种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卫生,口感不好,副作用也大。后来有了陶瓷器皿,人们才逐渐改用草药加水煎煮的方法,熬成汤液后服用。
据《史记》载,汤液的始创者,是三千多年前商汤宰相伊尹。伊尹原是商汤妻子陪嫁的奴隶,他聪慧灵敏,精明能干,还是位烹饪大师。根据烹调方法,他由此及彼,“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用当时的陶制盛具煎煮草药,第一次创制了汤液。
几千年来,煎药盛具也随着社会陶瓷业发展而发展,出现了体形各异、千姿百态的药锅、药罐等煎药用具。
由于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药具的使用和叫法也不尽相同。北方人习称药锅,南方人习称药罐,而在台湾、粤东和闽南地区,人们则把药罐习称为“急销”。为什么把它叫成“急销”呢?还有一段传说。
那是在宋仁宗景佑年间,闽南和台湾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一片悲凉惨景。这时有位名叫吴本的名医,带领徒弟采药治病,救活了许多人,被海峡两岸同胞尊称为救苦救难的“医灵真人”。当时患病的人太多,所用药具又太杂,质量低劣,规格不一,以致影响药效,有时竟产生毒副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吴本急忙赶往粤东地区,选择厂家,研制模型,统一规格和质量标准,烧制了一批批质量高、价格低的药罐投放市场,供老百姓急用。但当时老百姓闻药色变,忌讳“药罐”二字,临时又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字来代替。商人讲利润,急着要推销,眼下此物百姓正急着用,就急中生智,叫它“急销”,双方都图个吉利。
就这样,“急销”就作为药罐的代名词,在我国的台湾、闽南、粤东民间叫开了。
“偷”与“借”药锅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民间,有些人家一般不买药锅,认为买药锅会招来灾难疾病,所以常常借用或找其它东西代煎。
在陕西旬阳一带就流行“偷药锅”的风俗。这个地方,如遇患病者需要煎药时,就不愿意向长久患病、备有药锅的人家去借,怕借药锅时连病也借来了。所以常常采用“偷”的办法,用完之后,再悄悄归还。丢了药锅的人家,不但不发怒,不追查,不寻找,反而心里高兴,喜形于色,认为药锅被人偷去,自己的病就快好了。如果药锅又送回来,反而觉得不愉快,不高兴。
在山西晋南一带,药锅的使用有“只能借,不能还”的习俗。就是说,有药锅的人家,希望家人身体健康不再使用药锅,别人可以借走使用,但不能再送回来。借用药锅的人家,煎完药后就把药锅放在自己家里,再等其它病家煎药时借走,这样药锅好象变成公用的,时间长了,也不知放在谁家里了。
有的地方也有还药锅的习惯,但送回来时药锅里必须放几角钱或吃的东西,以表示谢意,报以吉利。
在闽南地区,时至今日,仍有些经销陶制品的日杂行业,对药锅、药罐的进货收存不那么热心。因为当地人忌讳一个“药”字,总是把药汤说成是“茶”。所以,过去的医药商店、诊所、医院专门有煎熬中药的经营项目,倒也方便了群众,亦可谓一方风土俗情吧。
相关参考
2003年,是农历癸未年,俗称羊年,笔者特搜集了几则有关羊的趣闻,以飨读者。报时羊:在北美的山林中有一种能报时间的野山羊。它的叫声很有规律,每隔半小时叫唤三五声,误差只有1分钟,所以,当地山民就将其捉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的“寿星皇帝”之一。这位治国有方的皇帝,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素注重医疗保健,熟谙养生之道,其医疗保健轶事也颇具传奇色彩。小康熙遇救记康熙皇帝幼时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
人类最难忍受的是什么?你一定要回答,是刀子割肉时的疼痛。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而又神圣的一步又一步。 据记载
跨越海峡飞行最早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时间是1909年7月25日。法国人路易斯?布雷里奥(1872?1936)驾驶自制的单翼机“布雷里奥xI号”由一台23马力的“安热尼”
“常有人误以为我也是伙夫”朱德总司令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只要条件许可,总是先去看望伙夫(厨师)。这是他在红军时代,甚至还要早些时候就已养成的习惯。对此,朱德常在事后进行这样的解释:“国民党军队最底层
大熊猫还保存着祖先独居的习性。它从小离开母亲后,就成为“流浪汉”,成天在竹林中独来独往,因此人们雅称它为“竹林隐士”。大熊猫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食不分昼夜,睡不择场
原籍山西岚县的美籍华人张民觉博士(1908—1991),英文名Min-ChuehChang,是世界闻名的生殖生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350多篇科学论文,荣获许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节省、珍惜时间的至理名言。其实,鲁迅先生一生在节省、珍惜时间
八月的吐鲁番,热得像团火,虽然已是午后四、五点钟,可到处还同开了锅的蒸笼一般。车子在土路上疾驰,我贪婪地望站窗外那高挺的长绒棉、翠绦的啤酒花和清水淙淙的坎儿井……。这次新疆之行,已经跑了一个多月,几乎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推辞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而且极富雅意。这一轶事广为应用,可知此典故是从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