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和谐 琴乐养生
Posted 潜意识
篇首语:身体的财富是健康,思想的财富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地和谐 琴乐养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身处的宇宙是一个结构非常和谐的整体,它的美妙无处不在,其中,声音就是一种。古希腊哲学流派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当太阳、月亮、许多这样大的星球非常迅速地旋转时,不可能不产生具有非凡力量的声音……由距离所左右的星球运动速度具有和谐的关系。”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也记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关系,以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其实《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体的生物节律如心跳、呼吸等,能与大自然的昼夜、季节等自然节律处于同步协调的状态。由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大音希声”滋生出的古琴音乐更是把这种天籁般的宇宙生命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节奏
古代养生家总喜欢住在山林清静之地,接受自然音乐,聆听河川的潺潺流水的节奏。大自然是有着共同且特有的节奏感。有个现代名词叫做“1/F摇晃”。处在自然中的人所以能够产生“移情”,就是因为人的脑波以及心脏的搏动,也存在着同样的“1/F摇晃”——节奏感。比如古琴曲目一般是以二拍或四拍为基础的,速度也是每分钟60拍左右,这符合生命节奏的美。因为生命节拍的基础是心脏活动一强一弱的二拍——舒张与收缩(阳性与阴性),而这又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宇宙节奏是协调一致的。因为一致,人在聆听悠然舒缓的古琴音乐时,副交感神经就开始兴奋,呼吸趋于平稳,情绪渐渐安定,心律渐渐规整,心态由烦躁逐渐转向安静。
中国文人音乐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清雅淡远”的朦胧心境,是一种通向宇宙本体、人生自由的境界和神韵的“弦外之音”。古琴乐曲无论在题解、后记、演奏和欣赏时均体现在一种以静、沉、思的表达方式。古琴音质也是以低熵方式输出。《醉渔唱晚》“静其神,始得”。古琴音乐整体表现的是将人生哲理和极为抽象、有可言传的东西深刻地落实在一个“境”、“道”中。我们从历代古琴美学理论里可以看到这一点。宋代赵希旷认为古琴:“其声贵简静,无增客声,此声之玄徽也。”明代徐上瀛论述古琴“政在声中求静耳……唯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馀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至静之极,通乎杳渺。”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更是论述了古琴“禅定”式的沉思:“鼓琴曲而至神化者,要在于养心……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揣本,勿逐末也”(《修养鼓琴》)。
我们再看具体弹奏。抚琴以静为贵,弹之前先定心。《指法十要》中将“心不散乱”(《五知斋琴谱》乾隆丙寅版)列为十要之首。《鼓琴十二欲》的前“四欲”:“神欲闲,意欲定,貌欲恭,心欲静”(《五知斋琴谱》乾隆丙寅版),皆论其神、意、心、身宜静之理。“入静”,从古琴音乐角度来看,可以帮助人排除杂念,进入意境;若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其意义就更为重要了,入静后神不外弛,精气内敛,气血必然冲和,人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其实,这种入静就是一种气功状态下的自我修身,是人在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下身心和谐的自动恢复。
二、脑电波
大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波动是以生物电的形式影响人的记忆神经元的。象架设桥梁和网络一样,它可以使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数增加、轴突变粗,从而改变大脑进行信息交换和加强思维能力的物质基础(见沈建军《音乐与智力》)。用一种大脑x光电子照片机(electro-encephalograph,EEG)测量而得,大脑波长分别为β(beta)波、α(alpha)波、θ(theta)波与δ(delta)波。
在四种脑波中,最值得注意的是α波。α波为所有脑部活动中最放松自在的一个阶段;人脑处在这个阶段下,不管是休息、睡眠、学习、思考、工作、记忆,都能达到最佳效能,并且亦可将压力降至最低。α波又称作学习波或优势波,在许多的研究中指出,当一个人进入α波时,虽然精神是处在放松的状态,然而当时却是最佳的学习时机。因为人类所吸收的资讯,事实上大部份都会储存在潜意识里,而α波的波长则恰好符合意识与潜意识间连接的频率。所以,如果我们懂得利用α波来进行学习,不但可以把要吸收的次讯直接存入潜意识中,而且更会倍增学习的速度与效果。
弹琴求静是大脑意识的作用,入静的程度愈深,α波愈增强,大脑的功能和效力发挥得就愈高,身心就愈安详舒适。古琴音乐正是经历这种脑电波变化,以弹琴入静的形式达到α波最佳状态,实现古人气闲神畅、悠然自得的自由境界。古琴音乐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讲究意境。我们来看看古琴曲目表现的状况。《平沙落雁》借鸿鹄之远志,写尽逸士之心胸;《欸乃》托迹渔樵以自适,似入云泠山空、江寒月白之境而有脱尘入江海河汉之游,起物外烟霞之思;《渔樵问答》使远离尘嚣,曲淡、樵喜、水乐……均给人以一种在日常生活的有限现实里和在寻常所见的繁闹音响中所无法体验到的人生自由之境。《长清》的空明,《梅花三弄》的高尚飘逸,《梧叶舞秋风》的萧瑟、淳古、淡朴、清妙……使人感知到静、幽、雅、淡之中散发着一股清气,一个个微弱骚动的生命灵魂,一缕缕复杂微妙的慨叹声息漂浮在平静音乐的表面之下。这种重意境的音乐结构,以意随息,尽情发挥,达到了“神闲气逸,静游上古……蔼然心醉的的艺术境界”(《五知斋琴谱》乾隆丙寅版)。恬淡即能神闲,神闲就气血冲和无碍,真气运行。指下不躁,句读分明,断章有序,人的呼吸就自然调畅,是谓之气逸。神闲气逸在体,则升降出入相因,五脏相和不悖,则病患不能入。在乐则指下温润,气度流畅,急而不促,缓而不滞,轻而不浮,重而不浊,静游上古,蔼然心醉了。
三、潜意识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接收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事物的刺激作有知觉地接收;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人类的外在意识行为及思想层面的运作随时受着潜意识的影响。世界潜能激发大师崔西曾说:“潜意识的力量大于意识三万倍以上。”许多过目不忘的现象或是能够创造出充满感性的优秀作品都是潜意识的功劳。潜意识的激发需要肯定和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听觉刺激。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回路,具有传达意识的辨别性感觉。当我们一直朗读、默读或倾听古典音乐时,脑电波处于α波状态,其他的视觉、触觉、嗅觉、时间或空间等所有的感觉都被抑制掩盖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只传递声音的神经回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潜意识的回路就被打开了。打开潜意识深处的神经回路是大脑的一项秘密工作,这时记忆、想象力都通过大脑的浅层侧头叶传达到海马(大脑旧皮层)中,以及与记忆、想象力有关的部分中去,人的创造力也开始活跃。18世纪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法),就是在意大利都灵圣·保罗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极值的变分法的,这不能不说是音乐的功劳。
我们再来看古琴音乐的潜意识萌动效果。弹奏古琴音乐过程中,人的生理及心理就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调节作用:脑电波处在一种α波“静态思维”下,其右脑自然与左脑(逻辑、分析、序列性思维作用)开始相沟通。此时弹琴者已有开始从指的接触、耳所闻之音传入大脑,产生了联想作用,空间的思维运作开始。而左脑此时对下丘脑的潜意识的监管则开始放松,使人的潜意识可以较自由表达(脑电波7~13次/秒)。下丘脑潜意识的参与是感情、直觉、自我形象的表达。下丘脑的工作是主控脑桥中枢的作用;简单而言、人的肢体动作及对事物发生的应激处理、心功能、呼吸系统、内分泌等系统都直接受其控制。因此,人体生理本已具备双向调节作用,当外在体能呈兴奋状态,即呼吸增快,心律加速,耗氧量增加时,内在大脑神经主持思维活动的现象自然受到抑制。相反的,要启动思维活动则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状态的生理机制。此时人体相对而言均处在较低熵的生理现象,大脑一切生理现象也起到了主控内分泌系统,即脑下垂体、下丘脑、松果体,相对降低熵增长律作用的结果。长年累月抚琴的琴家,必然是大多数时间处于低熵的状态而延年益寿,这也是一个生理变化的存在机制。
“琴这个东西,说他是音乐可以,说他不是音乐也可以。因为向来弹琴的人,就不肯把琴看作一种艺术,说他是合乎道的,应该拿来修身理性、导养延年的。”(《从现代音乐上论琴》一九三七年彭祉卿先生撰,刊于《今虞琴刊》)古琴虽为乐器,却因为“他的声音直接与心灵发生关系”(彭祉卿语)而处处闪烁着智慧。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琴音乐广泛吸取民间音乐和儒道思想精华,逐渐形成了静以制动,中声为节,以意随息,运气贯指的特点,并熔修身养生为一炉,而崛起于世界乐坛,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寻找丢失的家园,原来我们的身后就是家园;我们寻觅打乱的平衡,原来平衡就在我们心间。
相关参考
天地虚盈,阴阳相交,故天地有春夏秋冬之四季,日月有晦朔弦望之四候,而人,身有阴阳气血,体有五脏六腑。人的阴阳气血的盛衰随天地之阴阳交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五脏之气的旺弱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而交替。何谓五脏之
《道德经》揭示了道是万物产生存在的根本,万物和谐必须合乎道的规律,并由此昭示人们:包括人与社会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和谐,其根本在于合道。合道——万物和谐的根本机理根据老子的认识,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道
我国传统养生,有动形,有静心,有气功,有药饵,有食养,有固精,有动有静,不一而足,而其共同要点,就在于顺应自然,故四季养生,更难例外。在春季的三个月中,古养生家认为,此正是陈旧的万物发新生芽之际,天地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_____。A、《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论衡》: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C、《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入手,通过内视入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
中医养生历来受人欢迎,养生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措施而进行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一部曲:顺应自然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古老的民谚。它充分揭示了人类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与季候的关系,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黄帝说,大凡天地之间,南北东西上下之内,无论是人的九窍、五脏,还是十二节,
秋天一过,便是冬天了。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冬季早
祖国医学的整体理论认为人不仅自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的脏腑、筋骨、肌肉、经络等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而且人还与外界息息相关,人生存于天地之间,生活在社
四季的气候与物候特点四季调神养生方法逆四时养生的危害春季阳气初生,气候转暖,万物萌生,欣欣向荣,即“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活起居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保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