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医的认识等

Posted 中药

篇首语: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对中医的认识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对中医的认识

难以解决的社会医疗经济难题,使日本重新认识中药。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采取废医存药的政策,就是保留了中药,但废除了中医。所以,日本人现在不知道怎么用药。有一年,我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陆广莘教授家做客,他给我看了一份资料,是日本厚生省的一个文件,说中药无毒的神话已经破灭。我一看,是说日本酗酒的人多,所以患胃病、肝病的人特别多,于是日本人就把中国的小柴胡汤做成冲剂,喝完酒,就喝小柴胡汤保肝,最后喝出80多个肝纤维化。我看完这个文件以后感到,这不是中医不对,而是日本人没文化。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日本教授,他的肝不好,请中医开了副中药,他买了50副背回日本。过了三个月之后,他又派研究生来,又背了50副。我当时很惊讶,原来他们只知道吃药,不知道改方。这就是日本废医存药的结果。所以,这样一种情况,造成日本每年的医疗费突破了30亿兆日元,但是疾病的治愈率始终低于20%,这使得日本重新思考国策。

在2004年,日本正式给中药平反。目前,中医学概论被列入所有医学院的必修课,而且从去年开始,中医成为日本临床医生考试的内容之一。2008年,要纳入日本医生资格考试的试题范围。

大道至简是中医精髓

中医中药体现了高级简单的临床治疗原则。我在欧洲碰到一位意大利服装设计师,跟她聊天,她就提出来一个概念:简单。她说:“我是设计妇女服装的,去买女性服装时会有体会,越高级的服装越简单,越低级的服装越复杂,你看着上面叮叮当当,东西特别多的是低级服装。”所以,我觉得中医用一根针、一把草,一套简便、廉价的综合治疗方法,确实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所以,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的教授波克特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被真正确定科学地位,也没有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更没有从全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却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的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中国本土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今年8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了一份指导性的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即《FDA管理指南》的初稿,这个文件把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

相关参考

中医对慢性肾衰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对慢性肾衰是如何认识的?   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本病多是水肿、淋

中医对胃溃疡如何认识

胃溃疡属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忧思恼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横犯胃腑;或脾气郁结,运化失常;饮食失节或偏嗜,损伤脾胃;或湿热壅结中焦,胃膜受

中医对胃溃疡如何认识

胃溃疡属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忧思恼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横犯胃腑;或脾气郁结,运化失常;饮食失节或偏嗜,损伤脾胃;或湿热壅结中焦,胃膜受

中医对眩晕的病因是怎样认识的

心律失常病人如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快速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度等心律失常,可出现眩晕,乃至晕厥。而中医对眩晕的病因认识可归为:  (1)情志所伤: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

中医对眩晕的病因是怎样认识的

心律失常病人如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快速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度等心律失常,可出现眩晕,乃至晕厥。而中医对眩晕的病因认识可归为:  (1)情志所伤: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

中医对急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没有急性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绞肠痧、脱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有感受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  

中医对急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没有急性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绞肠痧、脱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有感受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血液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体表现在血的生成、运行、贮藏、统摄等各个方面。   (1)血与心   血液具有营养作用,脉是血行的隧道,心脏则是血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血液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体表现在血的生成、运行、贮藏、统摄等各个方面。   (1)血与心   血液具有营养作用,脉是血行的隧道,心脏则是血

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认识?

近年来,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提出了较明确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先天禀赋因素:系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父母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等,致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