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以圣王之名传授养生智慧

Posted 身体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帝内经》:以圣王之名传授养生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曲黎敏教授健康讲座《〈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系列一

专家简介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有《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等。

近年来,曲黎敏教授不仅在大学里主讲“中医文化”、“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还致力于传统医道的公开推广,经常受邀到各大机构演讲。她的演讲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听众既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生命活力从哪里来?我们的领导力从哪里来?生命活力和领导力,是和魄力、精神、胆识有关系的。诸如魄力、魂魄,在人们看来似乎是虚无缥缈的,可在《黄帝内经》里,“魄”是和肺气密切相关的,“精”藏于肾经,“神”是指心神。《黄帝内经》是惟一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帮助每个人认知自我,培养自身的洞察力。

国学经典中寂寥而独特的一隅

在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养生之道的,而现在我们是把身体当作可以不断去消耗和损害的东西。在古代是养“生”,很认真、很爱惜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而现代人对身体非常不爱惜,真正好的理论是很难听到的,所以要读懂《黄帝内经》是非常不容易的。

1.地位独特

《黄帝内经》可解读为四个字—“顺其自然”。天地自然,永远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体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去生长、生发、收敛、收藏,这样身体才是健康的。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一个很原则的问题—顺其自然。《黄帝内经》是以圣王命名,圣王为什么重视医学和生命学方面的书?实际上所谓圣王,就是顺从自己本性,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圣王通常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人,不仅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体,还可以掌控自己的欲望。

2.最为寂寞

大家都在学各式各样古代的经典,《论语》、《道德经》等,可是恰恰《黄帝内经》很少有人提及。那些经典都是从生活当中或者是向外看的东西,而《黄帝内经》是向内看的,要求人有很高的悟性。过去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在人体中有一个东西“膂”,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会看到“膂力过人”这个词,这是指什么呢?腰圆就涉及到膂力过人,这个“膂”是在我们的腰上,《黄帝内经》里说它是从肾经和膀胱经交接点的一个东西。猪肾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油和筋膜,这个东西不是说买就可以买到的。在人体中想把这个东西补起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锻炼,它是通过积累而生成的。古代的大力士腰圆,后腰有两个大包似的,所以才有力气。《史记》里的一些人就经常锻炼,他们吃完晚饭干什么呢?玩门口的石狮子,天天练,所以才能生出“膂”,现代人锻炼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3.何谓仁义礼智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做事要有“度”,其实就是看身体的五脏六腑均衡的程度。比如说一个人的肝火太盛的话,心火就盛,这样自然做事比较急躁,就会出现问题。这个就是所谓“度”的把握,其实和人的脏腑是密切相关的。有一句话“道以医显”,其实明白身体本身就已经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比如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仁”代表人的一点点善念,它是生机,如果没有这一点点“仁”,做人就有问题;“义”就代表南方,什么叫义气?义气就是说不要求任何回报,白送的东西,所以就意味着是南方的火;“礼”代表什么呢?就是西方,就是人性的收敛和约束;“智”代表北方,北方代表智慧的产生,要看肾经收藏的力度有多大。看一个人是否有志向,就看这个人的肾经足不足。小孩子的肾经是非常足的,小孩子经常说将来要当宇航员,将来要当科学家,中年人顶多说要挣更多的钱,老年人就说“能活着就不错了”,志向就越来越低了。你没有高远志向的时候,实际上你的肾经已经很虚了;“信”是什么?“信”代表中间土,为什么用“土”来表示呢?“信”是由“人”和“言”这两个字组成的,人说的话应真实可信。什么最真实可信呢?是土地。土地从来不骗人,你撒下种子就可以长出苗来,人说的话应像土地一样真实可信。

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还有一句话“从医入道”,如果理解了医道就可以掌握中国文化里面很精粹的东西。

相关参考

养生长寿为《黄帝内经》第一要义

医疗保健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古今中外皆然。《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最为经典的医籍,开篇首重养生,以指导人们获得长寿的法门。针对“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这一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做了充分论述

《黄帝内经》五味养生防病理论探析

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藉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类,实际上还有淡味。《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

《内经》中指出的养生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中医养生学,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特色来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医养生学一向重视《内经》所提出的“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这是因

话说中华养生——东汉篇

东汉以后,在《黄帝内经》的引导和带动下,养生学日趋繁荣。一些著名的医学家、思想家对《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作了某些补充和发挥。思想家王充在其代表作《论衡》中指出了人之寿夭与先天禀赋的相关性,论及生死寿

《内经》中养生的论述有哪些?

概括起来有:精神愉快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增强体质的锻炼。并对养生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阐述了若不按此养生则对健康和寿命会带来危害。而且还对老年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表现,衰老的原因,

除《内经》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重要养生著作?

《养生论》,晋代嵇康著。此书重点介绍人是可以长寿的,但要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而养生重在养神。除养神之外,还主张弃厚味,服补药,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这些见解确实对健康有益。  《千金要方》、《

养生自古讲科学

养生的概念,是古人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养生,古时又称摄生、道生。战国时的《吕氏春秋·节丧》有言:“知生者也,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可见早期养生在于保持生命。《黄帝内经

养生是一种智慧 健康是一种选择

有人讲:未病就知道保健,是聪明人;病了才重视保健,是明白人;有病了还不注意保健,是糊涂人。由于人性的特点,大多人可以做明白人,聪明人是极少数。但是糊涂人也不少。聪明人与糊涂人的主要区别在两个方面:一个

养生之道的由来

《黄帝内经》介绍的养生方法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说的“道”即是指“养生之道”。可见,至迟在先秦时,人

张大千的养生艺术

被徐悲鸿先生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一代画师张大千(1899—1983),以85岁灿烂的年华远去了。然而他的养生理念和智慧艺术,留给我们永远的财富。从手书《乐天长寿辞》看大千养生观上世纪30年代,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