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Posted 葡萄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华国锋的晚年生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西皇城根经委9号院,葡萄架依然繁茂,却再等不来热爱它的主人。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从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算起,华国锋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其间虽四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位于西皇城根的这个9号大院,更多的时候充盈着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气息。
与葡萄的约会笔者在1988年拜访华家时,就看到院子里有两个很大的葡萄架。在最多的时候,这里种着五、六十个葡萄品种。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仅全家人共享,还要送给部队的战士。“味道真的很好。”华国锋的外孙女王苏佳说。
这样的葡萄华国锋却只能吃一到二粒。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华国锋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考察全国18个省、市,到上海时因肚子疼住院,才发现患了糖尿病。此后,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1988年,每天的主食被控制在二两八钱:早上五钱,中午一两三,晚上一两。
有时候也会破例。有一次吃饺子,华国锋吃了十多个,还想吃,经过夫人韩芝俊的批准,又给了两个—韩芝俊比华国锋小十岁,山西五台县人,其父韩七海在抗战时期曾任五台县游击队队长,“很勇敢,能杀敌”。
外孙女王苏佳认为姥爷对葡萄的判断力非常神奇。“这葡萄还没长出来,他就会告诉你,它在什么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华国锋亲自管理这些葡萄架。到了力不从心时,他就在一旁指挥,由司机、厨师、医务人员或者警卫战士完成修剪的工作。“遇上刮风的日子,他就急忙出门捆葡萄。”
除了葡萄,院内还种了其他的果树,有樱桃,还有苹果、李子、桃、核桃等。王苏佳自豪地向记者描述:一进这个院,满眼都是绿。
简单的晚年生活在这个绿意盎然的院子里,韩芝俊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先是在菜园里劳作,半个多小时后把华国锋叫醒。华国锋醒来后,会在院子里走一圈,或者在屋子里坐一坐,就到了早饭时间。
据王苏佳介绍,华国锋的早餐以牛奶为主,有时会加个鸡蛋羹,但他一直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主食有时吃点烤馒头片,或者油分较少的麻花,花卷、馒头也会吃一点。菜则以圆白菜为主,或者炒洋葱。华国锋的牙口很好,馒头片喜欢吃烤得很硬的那种。
吃完早饭,华国锋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报上。报纸的种类很多,不仅有党报,还有都市类报纸。华国锋看报纸很痴迷,“有时候叫他吃饭,都叫不走他。”王苏佳说。
午饭以面条为主。据跟随华国锋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介绍,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华国锋都爱吃,还喜欢吃羊肉臊子—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一辈子都在吃家乡的面食。
午饭过后,华国锋一般要午休到下午四点。如果身体允许,他有时会见一到两拨客人,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山西的老乡,有湖南的老部下,有同时代朋友的后代,还有党和国家的现任领导人。
晚饭则很简单,喝点粥,吃点饭,有时吃个烧饼。粥以二米粥和南瓜粥居多。
王苏佳告诉笔者,华国锋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华国锋原名苏铸,1938年参加革命时改名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他的子女都不姓华,而姓苏。大儿子苏华,原在空军某部,现已退休;二儿子苏斌,是北京卫戍区干部,也已退休;大女儿苏玲,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任党委常委、工会主席,今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二女儿苏莉,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被安排担任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苏斌告诉笔者,毛泽东、胡耀邦的后人,还有刘少奇的后人,都与华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2008年8月22日,在北京305医院华国锋的悼念现场,笔者见到了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灵堂内,摆放着叶剑英、李先念、杨尚昆等前中共高层领导的家人送的花圈。
国家领导人的到访则以慰问居多,有时候也会通报一些人事安排。苏斌告诉笔者,华国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干得好!”并且能说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他还一直想看奥运。”王苏佳说到这儿有些伤感。今年8月1日曾出院回家时,以为能了了他这个心愿,但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因为病情再度恶化又进了医院。跟随华国锋八年的司机朱春华清楚地记得,8月2日奥运彩排给他票时,他说:“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去吧。”
这一次住院,华国锋就再也没能离开医院的421病房。
“他还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除了散步和练气功,练字是华国锋后来发展的一个?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818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土断钅俊?/p>
在华国锋政治上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中后期,华国锋的题字曾经获得广泛赞誉。引退后,他的墨迹也渐渐消弭,只留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字,像是在折射历史。
近些年,华国锋的题字又常能见到。在一些风景名胜,如湖南张家界、陕西华山和山西壶口,都能看到华国锋的墨迹。行内人评价华国锋的字为“浑然大气、骨力尽现”,他在85岁时写的“清静”二字,见过的人评价为大气、从容、很见功夫,如今高悬在华家会客室中央。
有人练字意在静心,但华国锋似乎一直很平静。接近他的人说他比较能想得开,还用一个故事加以诠释:华国锋刚退下来时,有一段时间因心脏病住在北京医院,当时《少林寺》刚开始热映,医护人员也心神不定,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华国锋。华国锋把这部片子调到医院放,医生劝他别看,说里面打斗很凶,对心脏病无益。“勿扰,我知其戏均假。”华国锋说。
他的话题从不涉及国内政治。苏斌告诉笔者,一有人在他面前说起这些,他就摆手不听—直到去世,华国锋脑子都非常清楚,王苏佳说,姥爷从来没有叫错过人名字。厨师谢师傅则对华国锋的记忆力印象深刻,他说有些以前来的人,家人和住院病人早就不记得了,华国锋还记得很清楚。
对于子女,华国锋一般不会严厉批评,但会要求他们好好努力,除了时时鞭策,“他还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王苏佳说。
几个子女,既无出国的,也无经商的,本本分分,普普通通。大儿子苏华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很好相处,没有架子,与同事关系很好。”
华国锋平时很少出门,不便可能是原因之一。有一年,他戴着口罩去地坛看庙会,还是被人认出,群众拥挤围观,周围的治安人员赶忙阻拦,有群众还拿出相机拍照,华国锋的口罩也被挤掉,他急忙坐车离去。
但一年中有两天,华国锋是一定要出去的,一是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另一天是毛泽东的忌日:9月9日。他会带着家属和工作人员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相关参考
每个人在经历世间的风风雨雨之后,都要跨入人生的暮年。劳累了一生,谁不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充分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呢?然而,不幸的是,有些老年人迫于各种压力,却厌恶人世,视余生为畏途,心理处于极度压抑、
你的努力,决定孩子坐在哪里!你的努力,决定父母晚年的生活!这句话有道理吗?有道理。只有辛苦努力才能给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才能更好孝敬父母。没有经济上的富足,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你的努力,决定孩子坐在哪里
高斯一生对数学贡献卓越,但他从来都是朴实无华,孜孜不倦。到了晚年,他谢绝高官厚禄,更不喜欢官方应酬,生活俭朴,淡泊名利,过着随心所欲的平静而不平凡的生活。 
有哲人云:“活着,快乐就好”。“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快乐人人向往,老人尤甚。根据本人十年退休生活的体验,要快乐随身,天天有个好心情,必须坚持做到“四知”:知足、知善、知乐
“老”是自然规律,人总是要老的;老并不可怕,只要自觉地顺应规律,能动地寻求幸福,有老伴相依牵手行进,就是晚年的美好享受。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时夫妻生活中也常有磕磕碰碰,或疙疙瘩瘩,回想
不久前,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最长寿的人”称号的杜品华老人,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城自己的家中度过了120岁的生日。到目前,杜品华老人已经历了两轮甲子,走过了三个世纪。杜品华1886年4月22日出
现代医学表明,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有关。注意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活化剂”。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安度晚年,需做到“四忘”:第一是“忘年”。就是说,平常尽量少想自
当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衰老就一天天地逼近我们的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愉快地度过晚年,是每个做儿女的心愿,但究竟怎样做才更有针对性呢?要了解和识别老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衰老感气力衰弱、步履艰难、牙齿脱落、易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由于职业的关系,养成了写稿的习惯。在岗时,几乎没有时间学习,总是每天上课、备课、批改学生作业,虽忙也乐。退休后,为了满足自己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需要,我每年都自费订阅一些老年报刊杂志
光阴荏苒,流年似水,悠然之间,我已退休十载,生命已步入耄耋之间,成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所幸身体还好,按常人所说,健康是福,金钱难买!这对老年人而言,显得格外珍贵。记得刚退休的年月,起初心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