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对七日节律的认识
Posted 节律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先贤对七日节律的认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有一个医生,看肠伤寒特别有名,那个时候北京肠伤寒流行。肠伤寒是伤寒杆菌感染以后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的特点是第一个星期热度一天比一天升高,第一天也许是37度,第二天就是37.5度,第三天成了38度,第四天38.5度,第五天可能是39度,第六天可能是39.5度,第七天成了40度。这叫“阶梯热”,这是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持续处于高热的状态,40度左右,甚至昼夜体温差不超过0.5度。有的人第三周结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就有可能导致死亡,那个时候肠伤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得了这种病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对这种病都非常担心,于是纷纷来找这个医生看。医生摸摸脉,问问病史,看看病情,就告诉病人:“你一天吃我一剂药,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忌口,只许吃煮得稀烂的粥,不许吃任何含纤维素的东西,鸡鸭鱼肉蛋一概不许吃,只能吃点小量的、剁成碎末的咸菜,再喝点粥。你要按照我这个方法去治疗,你将会在几月几日退烧。”
当时的人们都很吃惊,这个病弄不好是要死人的,这个大夫这样胸有成竹地告诉病人几月几是退烧,于是家属和病人就盼着这天到来。结果在这一天,或者差一两天,病人就好了。经过这个医生的治疗,没有出现一个死亡病例。这个医生是谁呢?就是我们解放初期被誉为“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那么汪老为什么能够这样准确地预测这个病人会在哪天好呢?他就是得益于张仲景的关于七日节律的认识。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说过这样一句话,“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他说一个外感病,通俗地说,感冒,头疼,发烧,怕冷,没有汗,甚至有点轻度的咳嗽、喘,如果你没有去治疗,没有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到第七天的时候它自己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张仲景对一个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几天可以好,进行了预测,而且他还可以知道,这个病是在哪一天的什么时辰会好。张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样一个病,到第七天要好的时候,哪个时间段能好,容易好呢?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就是中午前后这段时间,正是汗出热退的最有利的时机。
在张仲景的著作里,不仅谈到了外感病的七日节律,也谈到了外感病的十四日节律,如果十四天没有好,那可能就要二十一天才能好。这是不是又有点神了?
节律就是有节奏的时间规律,例如患了感冒,即使不治疗,一般七天也可自行痊愈。如果病程延长,痊愈之时或许是七天的倍数,要么是十四天,要么是二十一天。这就是“七日节律”。但继发感染,发生了合并症、并发症,就不在此列了。
相关参考
我国古代先贤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多精辟观点,一下对应不正确的是:__
我国古代先贤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多精辟观点,一下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_A、孔子——有教无类B、王夫之——欲命人者必须先自明C、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孟子——善者为师,既美其道有慎其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时间节律,是由大自然控制产生的。但是昼夜节律是24小时,月节律是28天,四季节律是一年,为什么人生病的节律却是七天呢?这个七日节律是怎么产生的,又意味着什么呢?七日节律是
我国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我国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_____。A、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C、
风俗习惯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
求关于古代七夕节的传统风俗!是古代的传统风俗哦!比如花灯之类的。七夕古时又称乞巧节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女孩们在这个充
(1)睡眠的昼夜节律与肝的关系:睡眠有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中医认为生物节律性的调控,是通过肝藏血来完成的。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根据生理情况调节各脏腑组织器官血流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论》谓
(1)睡眠的昼夜节律与肝的关系:睡眠有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中医认为生物节律性的调控,是通过肝藏血来完成的。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根据生理情况调节各脏腑组织器官血流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论》谓
古代七夕怎么过,古代七夕节到底怎么过过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朝代演变发展的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很重视。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
中医对慢性肾衰是如何认识的? 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本病多是水肿、淋
中医对慢性肾衰是如何认识的? 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本病多是水肿、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