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一)
Posted 神明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立夏篇“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前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在夏季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淤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心主神志,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盖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之际,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时,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清淡为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款药膳:
荷叶凤脯配料 鲜荷叶两张,火腿30g,剔骨鸡肉250g,水发蘑菇50g,玉米粉12g,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两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肺养心,升运脾气。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为适宜夏季食补。
小满篇“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隐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⒈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搏,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⒉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⒊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⒈风热证 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⒉风湿证 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⒊胃肠积热证 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泻泄,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症。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以及牛、羊、狗、鹅肉类等。
下面列举食疗方一款:
冬瓜草鱼煲配料 冬瓜500g,草鱼250g,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沙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沙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两小时左右,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相关参考
芒种篇芒种之日,太阳黄经为75°。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农谚“芒种忙忙种”之说。芒种的养生重点是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调养自己,让
立秋养生篇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
白露养生篇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水气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立冬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每年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
大雪篇大雪节气常在农历十二月初七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
清明篇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
寒露篇寒露于每年的10月8日至9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
·立春篇·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
春分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