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二)

Posted 饮食

篇首语:这个世界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芒种篇

芒种之日,太阳黄经为75°。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农谚“芒种忙忙种”之说。芒种的养生重点是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调养自己,让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恼怒、不忧郁,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 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药浴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浸浴、熏浴、烫敷,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g,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g,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饮食调养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在细胞间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要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因此,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下面介绍芒种节气的具体食方一则: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g,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夏至篇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最高可达40°C左右。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精神调养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起居调养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消除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消暑防病。另外,夏日炎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节,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忌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下面介绍一款夏季食谱:

凉拌莴笋

配料 鲜莴笋350g,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一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五脏,通经脉。

相关参考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六)

大雪篇大雪节气常在农历十二月初七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一)

立夏篇“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前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在夏季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秩序合契参同,自然界的兴衰荣枯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具体反映自然气候变化,传统养生法非常重视根据其规律安排起居、饮食以及房事等活动的节律与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二)

立秋养生篇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三)

白露养生篇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水气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七)

每年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十)

清明篇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四)

寒露篇寒露于每年的10月8日至9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

24节气养生经(八)

·立春篇·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

24节气养生经(九)

春分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