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谈养生(中)
Posted 生
篇首语: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昭光谈养生(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年人是国家、社会、家庭的中流砥柱,但近年来,五、六十岁,甚至更年轻的人的“英年早逝”现象却越发突出起来。这不能不让人担忧。而且,中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影响着老年阶段的健康状况,是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的关键期。洪教授提醒阅读此文的读者:养生保健的事应该是现在进行时,一刻也不能拖了,尤其是中年人!
男人是“难人”有一首老歌叫《随风飘荡》,有两句歌词:“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一个男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看得懂苍天;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男人原是普通人,但被戴上“强者”的光环后,男人真的成了“难人”,不摘下光环,男人将永远是“难人”。
从基因学的观点看,男人与女人的基因有99.9%是一样的,男女的差别很有限,各有千秋,又都有七情六欲。但男人又真的很难,他们压力大、得病多、心气躁、死得早。统计表明:刚建国时,我国男性比女性平均寿命长3岁,而现在男性比女性平均寿命短4岁。短短50多年,男性寿命相对短了7年之多,并还在继续增多,而俄罗斯,男性寿命比女性短了13岁,为59:72岁。
男性的优势在古代的狩猎活动和田耕劳作上凸显,被称为强者,但在现代智力取胜的信息化社会里,男性优势已微乎其微。然而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仍继续把男性定位为强者,男人必须更强、更快、更出色;男人要争强好胜,首屈一指,不服输;男人要跌倒了不哭,有痛苦不说,轻伤不下火线……结果使男人不得不“有泪不轻弹,?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1282.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谢安话担胁〔蝗タ矗屑也话亍保坪醪徽庋筒唤心腥耍唤醒舾铡?/p>
生活本是五味杂粮,酸甜苦辣,谁都会有委屈,但女人可以哭,女人一哭,人见人爱,女人越哭越显得小鸟依人更可爱,而男人一哭,不是窝囊就是废物,没有人觉得男人哭了更可爱。其次,女人有话可以说,女人爱唠叨,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唠叨是天经地义,而男人唠叨是没有出息。第三,女人有病就去看,男人有病拖着,挺着,扛着,到实在不行就倒下了。
男人的难正如刘德华在《男人哭吧不是罪》里所唱的:“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我心力交瘁……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
这还不算,传统观念的“男强女弱”使成功女性也面临很大压力,她们不仅未能使丈夫们感到“妻贵夫荣”,反而让他们雪上加霜,上世纪芝加哥一项中年人群健康研究表明:妻子收入和地位高于丈夫的,丈夫们的幸福度下降,而冠心病死亡率增高。
可见男人的难不是由男人造成,也不是由女人造成,而是由陈旧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俄罗斯一位专家指出:“随着性别研究在社会科学、社会反思中的应用,其影响将与基因的发现相媲美。”看来,男女实现社会观念的平等,真是一场伟大的转变。当男人不再是强者,女人不再是弱者;男人摘去光环,女人解脱桎梏;男女真正平等时,男人就获得了解放,不再是“难人”了。
中年怎么会早逝呢?
大体上原因有三:一是过劳死,工作过重,时间过长,相当于汽车超载;二是过急死,工作生活压力大,心急气躁,相当于汽车超速;三是过累死,长期睡眠缺乏,疲惫不堪,相当于司机疲劳驾驶。一辆汽车超载、超速,又疲劳驾驶,事故概率必然大幅升高。
世界的规律是要和谐而不能走极端,因为物极必反。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欧里庇得斯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曾被后人多次引用,他说:“上帝首先要毁灭那些走极端的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生的事业、家庭、健康,犹如三足鼎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关键是把好度,把好平衡,这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不能兼顾怎么办呢?那就应该学会正确地选择与舍弃,有舍才能有所得。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事业失败,可以再来;家庭更重要,婚姻失败就难以再来;而健康最重要,健康一去就永不再来。轻重缓急必须分清。如果过分执著于事业,过分聪明,什么都不肯放弃,那么就将如伯特芝·罗素所预言的:“人类的过于聪明会成为毁灭自己的手段……”这样的悲剧不是一再发生吗?
怎样预防英年早逝呢?
美国白宫总统保健医生给布什总统所开的健康处方是:1.每周至少与夫人相处15个小时以上;2.每天至少与夫人相处两小时以上,还要包括一次共进晚餐或共进午餐;3.节假日,全家外出旅游,外出时尽量多的时间要夫妻手牵手。
我认为,中年人预防英年早逝的处方就是:给健康以时间,给健康以空间。
第一,在时间上,应该是八-四-四,即八小时睡眠,四小时生活,四小时其他。什么道理呢?因为“山洞研究”已证实,自然生物钟需要八小时睡眠,每少睡一小时死亡率增高9%。在四小时生活中,有两小时需要与家人共进晚餐和准备晚餐,一小时运动,一小时阅读或休闲。四小时其他包括上下班路程时间或自行安排,这样的安排符合生物规律。
第二,在空间上,除每日有运动的空间外,节假日要外出走走,回归自然,徜徉山水,从大自然母亲身上汲取心灵滋养,调整身心。
现在物质丰富了,但不少人心灵困惑了,不懂得心理减压,不懂得休闲。以为休闲就是放纵,去酒吧狂欢,到饭店饕餮,要不就是搓麻将、上网;有的虽然去旅游,却还是关起门来聊天打牌、卡拉OK,与湖光山色、鸟语花香、身心放松无缘,迷失了快乐的方向,迷失了回归自然的本真。
中年人,应当坚持“四个八”: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
尤其是早起一杯凉水或温水,可以在五分钟内就从胃里直接吸收,20分钟左右完全吸收,降低血黏度。水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又是防冻伤、防酷暑,保持正常血黏度的重要元素。饮八杯水,再保持每日排1500毫升尿,能使肾脏耗能最少,保护肾功能。
态度很重要知识是重要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但态度更重要,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健康知识其实很简单,不用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就能获得。健康就在身边,健康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天时;顺势而为,顺水推舟;生活规律,饮食均衡;什么都吃,适可而止;粗茶淡饭,青菜豆腐;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运动三五七,步行是最好;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但健康光有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去实践。
我在《怎样活到100岁》里说过“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许多人实践了,就有很好的效果,一位老同志,认认真真地照做了,自出院以后一年多,从未再发生过头晕、站不稳这些困扰他的现象。另一位干部,62岁离休时,患多种病,今年72岁,精神气色,心、肺功能,都远比十年前更好。可见健康光靠“心动”不行,关键在行动。
但是,难的恰恰就是行动。为什么“知行统一”是那么的难呢?可以作一个比喻性的解释,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成人大脑平均1400克,其中约1300克是主管基本生理机能的,食、色代谢及内脏功能调节及欲望,只有大脑皮层薄薄的约0.5厘米厚,大约100克左右是主管理性、智慧、意志和自制力的。正如胳膊拧不过大腿,理性的100克常常不能控制感性的1300克,自制常常不能控制住欲望,毕竟寡不敌众。怎么办呢?提高大脑皮层的控制能力,使其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不断地陶冶情操和感悟修养。知识和技术很容易学习,但意志和情操则必须陶冶和磨砺。
不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始不分早晚,只要下决心行动就好,行动就能养成习惯,有了习惯,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和愉快,而不是负担,再往后就会品尝到健康所带来的快乐。当健康生活方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你就真正掌握了健康的钥匙,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学会“慢生活”肩负生活、事业、家庭三副重担的中年人,一定要登高望远、看清方向。要记住一位老前辈的肺腑之言: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横批是:实话实说。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中,要避免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就要学会“慢生活”,使自己心理生理阴阳平衡。在这一点上,80高龄,精神矍铄、潇洒从容的金庸先生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乐观豁达养天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华,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侠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们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地他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生存所必须适应的规定模式,也许在人们的心底,对脚步不再匆忙、生活舒缓安逸的渴望已如山花般灿烂。所以,当“慢生活”的概念在1989年一出现,便迅速震动世界影响至今。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扭曲了生命和环境。因此,人们要从慢慢吃开始,抑制生活快节奏。这是国际慢餐协会对忙碌的现代人提出的忠告。国际慢餐协会是一个源于意大利,提倡放慢节奏,注重生活质量的协会。
与之相反有一种被医生称为“延缓幸福综合征”的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40人患有这一隐性的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表示,不少都市人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感到精神疲惫,没有满足感,主要是因为其“吝啬”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整理。其实,适时地“刹车”是为了走得更远。经常有计划地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做运动,给自己慢慢做一顿好饭、看喜欢的书、给花浇水,甚至只是坐着发呆,都是一种自我调节,人们可以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如今,受“慢生活”理念影响,一些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询公司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日本丰田公司则不再允许员工把年假推迟到来年。
学会“慢生活”,并不是指在工作上的懒惰,而是提倡人们不要将工作带到家中,尽量不要加班,杜绝周末还要查看电子信箱、打工作电话。
学会“慢生活”,可以从运动开始。慢式运动能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地放缓。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一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
入席少喝酒人们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爱酒是男人的本性。男人应酬,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还要“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
男人为什么偏偏钟爱饮酒呢?
人是感情动物,在内外环境压力下,人的感情需要有宣泄释放的窗口。男人压力大,但通过语言交流宣泄的窗口少,男人有苦不爱说,因而烟、酒、吃、喝、夜生活成了男人宣泄情感的方式,其中酒精的刺激、兴奋、释放和麻醉功能尤其符合男人的需要。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教授通过对美洲印第安部落人群心理行为的研究发现,酒的消耗量是一些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越是焦虑的人群,酒的消耗量越大,并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饮酒民族。
客观地说,酒是一种多情物,又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是健康所需,多量酒则是罪魁祸首。每日不超过15~30克酒精,有助于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即“好的胆固醇”,可以延缓动脉硬化。在一项为期12年有28万名中年男子参加的研究中发现,适量饮酒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20%,在猕猴的饮酒实验中也证实饮葡萄酒的猕猴,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而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资料也表明,适量饮酒者平均寿命要比滴酒不沾者长一年,而酗酒者则平均折寿六年。
但千万别忘了,酒绝非谦谦君子,只要稍一过量,即一步之遥,酒立刻凶相毕露,把饮酒者送入地狱。酒精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层破裂,而只要斑块一破裂,脂质内容物释放出来,在几分钟、几十分钟内就能吸引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继而红细胞聚集形成“红色血栓”,使直径为2~3.5毫米的冠状动脉迅速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造成临床上的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直至猝死。这就是中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危险“三联症”:饱餐、酗酒、激动的病理基础。
酒造成了无数的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一位著名演员在朋友家中聚会饮酒,欢笑间,猝死在朋友客厅里。只要想一想,酗酒造成了监狱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和医院重症病人的25%,酗酒之害就叫人不寒而栗了。笔者一位美国医生朋友,其父是里根总统高级幕僚,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不久,一次周末晚宴,年轻气盛,酒后驾车,在高速路上冲出护栏100米,当场死亡,令人痛彻肺腑。难怪,世界卫生组织不仅不提倡以少量饮酒来预防冠心病,更是在不久前把对酒的口号改为:“酒,越少越好”。
酒的两面性也充分反映在饮者的不同表现上。起初喝半两至一两白酒时,血中酒精浓度为0.02%,饮者神清气爽气色好,有欢快感,是最佳状态,属君子阶段;再往下喝,酒使饮者逐渐变成动物样状态,当血中酒精度达0.04%时,饮者表现如孔雀,开屏炫耀,展示自己,开始吹嘘;再往下,当浓度为0.08%时,饮者表现如狮子,因酒能壮胆,饮者骄傲自大,自吹自擂,处长说成局长;再往下,血浓度达0.12%时,表现如猴子,失去自控力,“酒杯一干,政策放宽”,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字都敢签,是酒后误事期;再喝下去,血浓度达0.16%~0.2%时,表现如蠢猪,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步履蹒跚,东歪西倒,朦胧困倦,渐入昏睡。
一位影星开着奔驰,追尾车祸死亡,血中酒精浓度为0.205%。戴安娜王妃车祸时,司机口中酒精浓度也超过第四期了。俄罗斯一次饮酒比赛,冠军喝了1.5升伏特加,回家后20分钟死亡,其余五名获奖者也全都送入医院抢救,而比赛组织者也以“谋杀罪”被告上法庭。
应酬多的中年人,喝酒喝到“君子”或“孔雀”阶段,就该打住了。
相关参考
编者按:中年人是国家、社会、家庭的中流砥柱,但近年来,五、六十岁,甚至更年轻的人的“英年早逝”现象却越发突出起来,这不能不让人担忧。而且,中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影响着老年阶段的健康状况,是一个人能否健康长
编者的话关于养生保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我们不可能掌握生命过程的全部,但我们可以掌握关键。本期,我们请洪昭光、宋为民两位教授谈一谈如何认识人生关键期。专家简介洪昭光,卫生部健
以“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传播健康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洪昭光教授健康知识报告会暨《60岁登上健康之路》新书发布赠书活动,于2006年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
你想到过炸弹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吗?如果你总是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健康观念淡薄,那就无异于在给自己的体内安放“炸弹”,近年来逐渐多发的心脑血管病,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炸弹”的元素呢?著
今年8月26日,原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心血管病防治专家洪昭光教授在广州做了有关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报告,他以大量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和朗朗上口的养生诀窍讲解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
与我国相邻的东亚、东南亚各国,在养生方面各有一些独到之处,颇具特色。日本是一个比较重视饮食养生保健的国家。他们主张“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著名的“茶道”在饮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张群,字岳军(1889~1990),四川成都人,为国民党元老,素与蒋介石私交甚深,颇得蒋的信赖,受到重任。而在近代军政界人物中,张还是少有的长寿者,1990年12月4日在台湾去世,活了102岁。他在晚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保罗先生,今年已90岁了,但身体十分健康,腰背笔挺,仙风道骨,在诸如“中国七艺节开幕式”、“电视台“钱塘文化”栏目等众多文化活动、宣传媒体中,都能见到他鹤发童颜的风姿,是中国健康老
在国民党元老中,张群是比较少见的长寿者。晚年退出政界以后,著书立说,谈养生、论喝酒、品茶功、谈爱情。1991年12月14日在台北去世,享年102岁。张群1954年做过一次谈修养的演讲,谈修养对养生的指
很久以来,人们就发现,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以琴曲抒情怀,寄幽思,从而使人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琐事,习之既久,自然也就达到了一种养生的奇妙境界。西汉时期的著名长寿老人窦公就是一例。据桓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