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选释
Posted 生命
篇首语:你若无书相伴,便没了长相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遵生八笺》选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
高子曰: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设使神无所依,神无所主,致殂谢为命尽,岂知命者哉!夫胎息为大道根源,导引乃宣畅要术。人能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规三元养寿之方①,绝三尸九虫②之害,内究中黄妙旨,外契大道玄言,则阴阳运用,皆在人之掌握,岂特遐龄可保,即玄元上乘,罔不由兹始矣。 ——《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
【按语】
此书为明代高濂所著。全书八笺,笺中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清修要妙、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饮馔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等。其养生思想是重视形、气的调养,主张“养气以保神”,“运体以却病”,推崇胎息、导引等术。在起居上,他提出了知恬逸自足、审居室安处、保晨昏怡养、闲溪山逸游、识三才避忌、严宾朋交接等方面;在饮食上,他重视脾胃的调养,主张务尚淡薄,以养脾胃之气,而资生化之源。这些观点对于养生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直译】
高濂说:人的生命应以养生长寿为最重要的事,养生以祛病为最紧要之事。经曰:人的生命在于自己,而不在上天。愚昧的人不善养生而过早死亡,而聪明的人善于养生则长寿。精、气、神是人体三宝。所以说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主要是神依赖于形体,其形体又依赖于体内真气,气强,身体就壮,真气败了人就会死亡。
形与气互需为用,和谐与否全在摄养,如果人的神无所依,无所主,就会死亡,人们知道生命是怎么回事了吗?胎息术是养生大道的根源,导引术是值得倡导的要术。人可以通过养气来保神,气清则神爽;通过运动来祛除疾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畅通则会使疾病远离。根据三元养寿方,可祛除三尸及九虫的侵害。研究《黄帝内经》,彻悟大道玄理,阴阳运用之法,就皆在人掌握之中,这岂止是为求得高寿呢?进入修养生命的高深层次,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啊!
【注释】
①规三元养寿之方:规,法度也;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全句意谓以三元养寿之方为法度。②三尸九虫:三尸;指人体上中下三尸。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九虫,是指蛔虫、白虫、肺虫、胃虫、膈虫、赤虫、蛲虫、伏虫、肉虫。三尸九虫,古人认为是万病之源。
相关参考
茯苓粉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茯苓粉的基本资料茯苓粉(《遵生八笺》卷十一)处方茯苓(切片)。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上药,以水浸去赤汁,又换水浸1日,如上法取粉,拌水煮粥。茯苓粉相关中药材1、茯苓
法制杏仁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法制杏仁的基本资料法制杏仁(《遵生八笺》卷十三)处方板杏1斤(滚灰水焯过,晒干,麸炒熟,炼蜜拌杏仁匀,用下药末拌),茴香(炒)2钱,人参2钱,缩砂仁2钱,粉草3钱
度世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6味。度世丹的基本资料度世丹(《遵生八笺》卷十七)处方枸杞子、甘菊花(去萼用)、远志(用头,捶破,取去心)、车前子、生地黄(用干者,去芦)、巴戟、覆盆子、白术、肉苁蓉(择
鸡子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鸡子丹的基本资料鸡子丹(《遵生八笺》卷十三)处方鸡蛋壳、辰砂。制法养鸡雌雄纯白者,不令他鸡同处,生卵扣一小孔,倾去黄白,即以上好辰砂为末(朱砂有毒,选豆瓣旧砂,豆腐同煮
虎肚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虎肚散的基本资料虎肚散(《遵生八笺》卷十八)处方厚朴(姜炒3遍)2两,陈皮2两,茯苓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苍术(米泔水浸炒,换姜汁炒)4两(净),虎肚(用新
合掌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合掌膏的基本资料合掌膏(《遵生八笺》卷十八)处方川乌、草乌、斑螫、巴豆、细辛、胡椒、明矾、干姜、麻黄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急症伤寒,不省人事。用法用量不消服药
大补阴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1味。大补阴膏的基本资料大补阴膏(《遵生八笺》卷十七)处方茯神2两(去皮心),远志2两(去梗,炒干用),人参5钱(去芦),白术4两(切片,水洗,去油,晒干),茯苓2两(
高濂(1573—1620),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人。曾在北京任职鸿胪寺,后隐居西湖。他约生于嘉靖初年,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他是著名的养生学家,其重要著作《遵生八笺》,计列“清修妙论笺”、“四时
定风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味。定风丸的基本资料定风丸(《遵生八笺》卷十八)处方川乌1两5钱,附子1两5钱,草乌(俱生姜煮过用)1两5钱,川椒1两。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功
法制清金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8味。法制清金丹的基本资料法制清金丹(《遵生八笺》卷十八)处方广陈皮(拣红者,净米泔水洗,略去白,锉大片晒干1斤,先用枳壳4两,去瓤净,用水6碗,浸1宿,煎浓汁2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