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者论养生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儒家学者论养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物质文明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一些人的“郁闷和烦恼”却更多了。我们不仅要问:人们是否能因物质文明的获得而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事实证明,物质生活的单方面充裕和满足不可能保障人的“幸福”和“快乐”。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由于过分崇尚物质追求,或者说迫于“必须不断地索取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放弃和缺失了对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的修养,从而导致心灵支撑的脆弱,不少人的“亚健康”就是这样产生的。人们这样那样的心理疾患突显了出来,使无法满足“物质”欲望的人“郁闷”、“浮躁”、“不安”……即使是个衣食无忧的人,也可能经常感到空虚和无聊……很多人似乎只在物质的得失间思考和生活,变得没有理想,没有信念,也变得“弱不禁风”,一旦失去或得到曾经刻意追求的东西,就会失望,就会感到“不过如此”,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文化修养的缺失是人们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心理问题的剧增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在探究解决的办法,但什么最有效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华孔子学会钱逊、郭齐家、董乃强三位知名学者。钱逊是我国著名学者钱穆先生之子,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穴原所长?雪,现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董乃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现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暨信息资料中心主任。他们都明确而坚定地告诉我们:儒家文化的思想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使你拥有平和快乐的健康心态;不管你的物质生活是什么样的,你都会“哲学”地去面对并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儒学可以让你“修身”,进而形成“成熟”的心理状态,让你坚强,让你理智,让你诚信,让你知礼,在贫穷的时候不自卑,在挫折的时候不气馁,在失败的时候不放弃———孔子能告诉你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

当然,从表面看来,儒家思想是给人编织了无数的“规则”,束缚了人的头脑和言行。事实上,正是这些深入到生活点点滴滴的规则,让你知道怎样做人,也让你的思想变得开阔,使你的思想始终井井有条———“思不乱,则安康”!这不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最为重要的养生之道么?

相关参考

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被誉为“超标准的健康老人”。他博学多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儒佛文化的研究上可谓“泰斗”级的人物,有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在他95年的人生历

儒家是怎样修身养性的

人们总是对佛道医武等养生之法津津乐道,而对儒家养生之法却很少道及,陌生的很。其实,儒家养生法最贴近生活,而且直指人心,与佛道医武有同有异,有其独特之处。今就儒家的修身养性方法作如下诠释。德润身仁者寿儒

养生论集萃(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

儒、道养生说——中华养生文化的基石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养生领域,影响深广的当属儒家养生说和道家养生说。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不

中医学论养生的意义与方法

中国医药学很重视养生,“养生”是“养其生命”的意思。中医学从养生的角度去探求健康长寿,并且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中医学论养生的意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中医学在探索衰老的本质方面,已强调了“肾”与

养生论集萃

嵇叔夜养生论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

关于法的本质,下列学者中主张“理性论”的是

关于法的本质,下列学者中主张“理性论”的是_____。A、奥古斯丁B、庞德C、萨维尼D、格劳秀斯答案:D解析:理性论,这一学说将法的本质解释为理性、人性等。在西方法学史上,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是

以气养生 常葆青春

养生之道可谓是五花八门,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却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概括为护养“八气”。培补“元气”《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云:“元气者,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

养生无大道 小道亦奏效

保健养生即保持身体健康,延缓人体衰老,延长人们的寿命。有言道:“养生无大道,小道亦奏效。”我国古代医家、道家、儒家和杂家都不乏小道养生的论述,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裨益。宋周守忠《养生类纂·总叙部》:“善

向古人学习养生

五林语堂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确实,论从政,他政绩卓著,造福百姓;论境界,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论诗、书、画,他独辟蹊径,是“一个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