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心理因素
Posted 心理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实,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论述了“神形合一”的理论,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腑动摇。”又如,我国的早期医学家提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
大家都熟悉的心脏病,情绪的激烈变化可引起心血管活动、血压、血糖的改变,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因素。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和等慢性心理压力,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也是不利的。而良好的心境能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机体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的能力。心脑开朗、性格随和、爱劳动、爱运动、四肢勤快、生活规律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
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此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本人一般具有依赖性强、较被动、懦弱敏感、情绪不稳定和自我中心的性格特点。在儿童,由于父母对患儿的哮喘过分关注,可通过操作学习机制形成条件反射,使病情持续。但如果这些患儿人院治疗,病情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好转,因为医护人员不会像患儿父母那样过分焦虑,反而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社会心理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更为密切。国内调查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在工作时间不规律、家庭生活不和睦的人群中比例较高。长期的紧张、焦虑,甚至忧伤和怨恨等不良情绪反应,可导致精神疲劳、睡眠不足、进食不定时、心理应激及吸烟等一系列与疾病发作相关的行为。由于这些不良的应激反应使大脑机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局部组织血管痉挛而导致缺血,加上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过量分泌,引起溃疡的形成。
另外,就是现在发病率极高的抑郁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3%的人都患有抑郁症,特别在秋天,即使是乐观的人也难免有“生活没有意思”的念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理论是以“习得性无助”为基础的,即抑郁是个体本身的无助感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呢?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对自己及外在事物抱持比别人高的期待,但自己的表现却不能满足期待时,心理上便会产生落差。此时的你应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求心理平衡。
既然知道了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怎样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呢?首先,个人行为与现实要保持良好的接触,进而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其次,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使个人与社会更加契合。最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相关参考
在众多白癜风的病因当中,精神因素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现在它已被人们公认为身心疾病,给们造成的心理伤害远远大于身体上的痛苦。白癜风患者通常表现为急躁、焦虑、自卑、甚至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尤其是白斑出
心理生理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因而心理生理疾病所包括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按各系统可分为:(1)消化系统:消化性溃
心理生理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因而心理生理疾病所包括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按各系统可分为:(1)消化系统:消化性溃
皮肤病专家指出,皮炎湿疹患者心理因素在发病的过程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心理因素对于皮炎湿疹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果觉得心理因素没什么大不了的,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皮炎湿疹患者为什么要重视
本病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有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诱发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在医生启发下可能会充分暴露出来; (2)症状繁多,但含糊不清,涉及多系统,病程至少2年,患者为此而不安,到处求医
本病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有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诱发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在医生启发下可能会充分暴露出来; (2)症状繁多,但含糊不清,涉及多系统,病程至少2年,患者为此而不安,到处求医
心理生理医学,又称心身医学,是一门研究精神与躯体两者相互关系及有关疾病的学科。广义地说,是研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是
心理生理医学,又称心身医学,是一门研究精神与躯体两者相互关系及有关疾病的学科。广义地说,是研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是
从门诊当中接触到的失眠病人来分析,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
从门诊当中接触到的失眠病人来分析,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