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历程 大陆漂移说和地幔对流说

Posted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科技发展历程 大陆漂移说和地幔对流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代欧洲人研究了岩石的成因。在这方面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观点:水成论和火成论。

    1893年,美国人威廉斯(1847~1918)提出了地质年代学的概念,企图按地质构造来确定地壳岩层的年龄。但这方面的认真研究是20世纪才开始的。由于放射性元素有一个固定的半衰期,在半衰期内、核数目会减少到原有数目的一半。所以,研究地壳岩石中元素的各种稳定和不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和它们之间比值的变化,便可以确定矿物、岩石的地质年龄。

    但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地球表面的大陆是静止的,没有运动。近代的地质科学还没有关于大陆运动的思想。

    1912年1月,德国人魏格纳(1880~1930)在马尔堡科学协进会作了题为《大陆的水平位移》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1915年,魏格纳利用服兵役的病假期写成了《海陆的起源》一书,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他的大陆漂移说。这是第一个关于大陆运动的系统学说。魏格纳认为,全世界的所有大陆原来是一个被整海(泛大洋)包围着的整陆(泛大陆),由于潮汐和地球自转的作用,巨大的大陆岩体分裂成几块,慢慢分开,漂浮在玄武岩底的海洋上,向各个方向移动,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些移动形成了世界各大洋大洲今日的面貌。

    1928年,英国人霍尔姆斯提出了著名的地幔对流说。霍尔姆斯认为,地壳下的地幔物质可以发生热对流,上升的地幔流遇到大陆屏障后,会向两边流去,产生的引张力将陆块扯裂,然后使之漂移,在陆面上形成裂谷;两股相向流动的地幔汇合起来向下流动时,挤压力和拉力造成了地槽和海渊。霍尔姆斯把地幔作为大陆漂移的传送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问题。当然,霍尔姆斯的说法也仍然是一种假说,当时的大陆地质学和海洋地质学都还不能提供地幔对流的足够证据。

相关参考

科技发展历程 分子运动说

   当阿伏伽德罗的分子概念在19世纪后半叶被人们普遍接受后,克劳修斯对宏观的热力学现象作了微观的动力学研究和解释:气体是由大量运动着的弹性质点--分子组成的,气体分子运

科技发展历程 原子-分子说

  道尔顿(1766~1844)是个英国乡村的小学教师。1803年,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并且根据一些化学实验计算出了一张最早的原子量表(以氢原子量为1,求得其他原子的

科技发展历程 美、苏、日的工业化

  美国于1776~1783年独立时,人口不满300万,只有13个州,其面积只占北美大陆的一小部分:从东部大西洋沿岸到西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后来领土渐渐越过山脉向西部扩张。19世纪后半

科技发展历程 石块和木棒

   学会了直立行走的一部分猿群最初用天然石块和木棒来延长肢体。有了石块和木棒,他们便可以砸碎坚硬的植物果壳,并更省力地挖出地下植物的根。如果当时它们已经有了食肉的习惯,

科技发展历程 陶器和铜器

   原始村落中定居的人类产生了对盛装器皿的需要,这大概首先是从附近小溪或河流中向居住点取水的需要,其次是积存、烹饪食物的需要。人们发明了陶器。陶器虽然易碎,但比石器轻,

科技发展历程 捕渔和狩猎

   对于早期猿人来说,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采集,捕渔和狩猎是辅助性的。由于植物性的食物在各个季节的丰富程度是不同的,单靠采集显然无法摆脱饥荒的威胁。  

科技发展历程 语言、图画和文字

   一些学者推测,生存于1400~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在学会了两足行走和使用天然石块时,可能已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但他们的语言肯定是很贫乏的。  &

科技发展历程 认识天体和运动

   比米开朗基罗年长两岁的波兰青年哥白尼,在意大利游学了10年之后,返回了波兰。开始构思和撰写一部不朽的天文学著作??《天体运行论》。   

科技发展历程 染料和药业

  在有可能大规模炼钢以后,焦炭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有臭味的煤油是炼焦厂和煤气厂的副产品。对它作了化学分析后,发现它是一种有价值的原料。在进行研究之后,很快就出现一个有利可图的生产行业:焦油染料工业。它

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经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学者汤姆·肯普认为,古代“中国有着她自己的能使其社会组织和文化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