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乙肝病毒垂直感染?
Posted 免疫
篇首语: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防治乙肝病毒垂直感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高发区,大约有1.5亿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携带者,其中至少有1 /3是母婴传播造成的。故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
HBV传播途径主要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下面我们就其三个不同途径谈谈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预防。
(1)宫内感染: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其发生率在10%~44.4%之间,甚至还有发生率更高的报道。因此,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对宫内感染的新生儿无效,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虽然免疫接种近期无效,但远期效果良好,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和抗核心抗体的产生。这可能是接种疫苗后通过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而恢复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这种作用可能需一段时间,而不是近期效果。另一种思路则是在暴露前预防,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感染。做法是在孕晚期给母亲接种HBVac,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减少了母体内乙肝病毒的循环数量,加快了母体内HBeAg向抗HBe转化,从而减少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病毒量,且母亲产生的抗HBs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胎儿抗体得到被动转运,使新生儿获得被动免疫,获得保护。对胎儿来说也安全,未见出生缺陷,孕妇本身也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为防治宫内感染开创了新途径。
(2)产时感染:应注意围产期保健,分娩过程中加强对婴儿的保护,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尤其是e抗原同时阳性的产妇,应设专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应严格消毒。对新生儿进行主动或被动联合免疫,可取得良好效果。
(3)产后感染:产后感染的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或由于密切接触而感染。有乳头裂伤和乳腺疥疮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应暂停哺乳,e抗原阳性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母亲也不应哺乳幼儿,并切忌用口嚼食物后再喂给婴儿。当然,免疫接种是预防产后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应进行第一次注射。
除此之外,育龄妇女做好婚前检查,已证实患乙型肝炎的,应暂缓结婚,若已结婚,则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相关参考
HBsAg阳性表示人体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抗-HBs阳性表示人体曾受乙肝病毒感染,目前病毒已被清除,或曾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免疫力;HBeAg阳性表示人体血液中存在大量的乙肝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一般情况下,母婴围产期乙肝的传播机率较高,其中主要是产程感染和产后短期内感染,宫内感染一般仅占2~3%(〈5%),在宫内感染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能是父婴传播所致。所以,父婴传播的机率极低。 患有乙肝的男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没有出现肝脏炎症的人,不属于疾病状态。 临床判断依据:乙肝五项表面抗原阳性,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肝胆脾B超等一切正常,没有症状体征,时间超过半年以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但如果这些感染者接种了乙肝疫苗一般也
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肝功能正常都不用治疗,因此有2/3的乙肝感染者只是携带病毒,和正常人一样不用服药。现代社会的乙肝歧视现象,给乙肝病毒感染者带来很大压力,使一些根本不用治疗的病毒携带者盲目用药治疗。这
实验室检查为确诊乙肝病毒感染提供依据,了解肝细胞是否受到损坏及其严重程度。常用的检查指标有: 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2)“乙肝两对半”,即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5种抗原、
我国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肝病已成为当今威胁国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特别是大量乙肝、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出现,已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约有60%的人群已接触过乙肝病毒,其中50%没有造成感染,另有10%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持续阳性,提示有慢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持续HBs
中国人多数是自小感染乙肝,当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处于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会逐渐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此时机体免疫会清除病毒,同时引起肝脏炎症,所以患者在肝功能正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