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书》 伤寒发喘第四
Posted 《幼幼新书》
篇首语:木尺虽短,能量千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幼幼新书》 伤寒发喘第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幼幼新书》 伤寒发喘第四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喘者,何也?伤寒喘只有太阳、阳明二证。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者,宜汗,属麻黄汤(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也。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也。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下属承气汤。(然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又有发汗后饮水多,咳而微喘者,以水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也。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也。(又问麻黄主喘,何故去之,失治,心下有水而喘,不当汗也。小便不利,小腹满,故去麻黄加茯苓也。)《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治热传伤寒歌∶
身热皆因积热生,至令潮热变伤寒。先除积热方成路,便作伤寒事转难。夹食夹惊须下积,办佗虚实与重看。喘虚草下热当下,更与调荣患乃安。
此疾先潮热,后作伤寒,加喘气急,失调理,成惊难治也。先用南星丸(方见伤寒变疹门中)。或白丁香膏(方未见),少使退潮热。如下尽热方调气,或虚惊,却与 丸一、二服(方见一切痫门中)。须用意调理而安。
《圣惠》治小儿伤寒,心胸烦闷,喘促。[b]人参散方[/b]
人参(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贝母(煨微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活人书》[b]仲景麻黄汤方[/b]
麻黄(一两半,去节) 桂枝(一两) 甘草(半两,炙) 杏仁(三十五个,去皮尖)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不须 粥。加减法∶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太温。夏至后,麻黄汤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盖麻黄汤性热,夏月服之,有发黄斑出之失,唯冬及春与病患;素虚寒者,乃用正方,不再加减。
《活人书》[b]仲景葛根黄芩黄连汤[/b]
葛根(四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三服。
《活人书》[b]仲景桂枝加浓朴杏子汤[/b]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 甘草(六分三字) 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浓朴(去皮,姜汁炙,六分三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个,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
《活人书》[b]仲景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b]
麻黄(二两) 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石膏(四两,碎,绵裹)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b]仲景大承气汤[/b]
大黄(二两,锦纹者去皮生用,酒洗过) 枳实(二枚半,炒,去瓤) 芒硝(一合半) 浓朴(四两,去皮,姜汁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然后入芒硝,更再煎一、二沸,放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作与服。
《活人书》[b]仲景小青龙汤[/b] 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相关参考
[b]黄龙汤[/b]陶隐居云∶别塞空罂口,内粪仓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黄龙汤。日华子云∶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渗取之。
《颅囟经》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b]紫霜丸方[/b]大黄黄连代赭(各一分)朱砂麝香(各少许)杏仁(去皮尖,别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上件细研,以蜜为丸如赤
《颅囟经》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b]紫霜丸方[/b]大黄黄连代赭(各一分)朱砂麝香(各少许)杏仁(去皮尖,别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上件细研,以蜜为丸如赤
《巢氏病源》小儿盗汗候∶盗汗者,眠睡而汗出也。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腠理易开。若将养过温,因于睡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而汗出也。《养生必用》∶童男室女、小儿肌瘦有汗,但用平和养气血温药,自无虞矣。(用术、桂
《婴童宝鉴》小儿眼烂歌∶小儿沿目生疮烂,发歇无时痒更疼。毒热兼风冲眼睑,莫将胎赤一般攻。《千金》治风眼烂痒痛方。竹叶黄连(各一两)白皮(一两半)上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稍用滴目两,日三、四度。《婴
《婴童宝鉴》小儿眼烂歌∶小儿沿目生疮烂,发歇无时痒更疼。毒热兼风冲眼睑,莫将胎赤一般攻。《千金》治风眼烂痒痛方。竹叶黄连(各一两)白皮(一两半)上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稍用滴目两,日三、四度。《婴
(奶脾是附)《圣惠》∶夫小儿乳癖者,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不知KT节。小儿脾胃虚嫩,不能消化,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黄,
(亦名退痫除热)《圣惠》论∶夫小儿热痫者,由气血不和,内有积热之所致也。凡小儿骨木轻软,肠胃细微,易为伤动。若乳食不常,脏腑壅滞,蕴搐生热,不得宣通,热极甚者则发痫也。其状口眼相牵,手足抽掣,口中吐沫
茅先生小儿有中伤泻候∶肚膨胀硬,身微热,微微地呕。此候本因父母爱惜儿子,将粘滑物与吃,见食得美后,一向过剩将与儿子吃,奈儿子痴食,噎着五脏,停在胸膈不消化,蓦然间泻下。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