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庐医学杂着》 阴证忌用寒凉说
Posted 《市隐庐医学杂着》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市隐庐医学杂着》 阴证忌用寒凉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市隐庐医学杂着》 阴证忌用寒凉说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不问其里之如何,概以寒凉投之,以为彼既发热,治以寒凉,人必不能议我,病家亦深以为然,而岂知虚宜补而寒宜温哉?
炳按∶药之寒热温凉,即天之春夏秋冬。寒,冬气也;热,夏气也;凉,秋气也。温,春气也。药之大略,如石膏、寒水石、大黄、芩、连、胆草、川柏,皆大寒,冬气也。附子、姜、桂、吴萸、胡椒等热药,夏气也。炙草、黄 、杞子,温和药品,如春气和煦也;赤芍、丹皮、连翘、栀子等等微寒,秋气也。温热两字,要皆分尝。至于阴证阳证,外科宜分,伤寒时气亦宜分,调理杂证,则一言难尽耳。甘温能治大热,李东垣说也。
若甘温可退虚热之说,固耳所未闻。热则如何而知其虚热,曰∶脉必浮大而数,数为热象,而浮大则虚象也。重按不实,中无火也。面红足冷,阳上越也。溲清便溏,神志不乱,则非实火可决矣。奈何复以寒凉投之邪,至如外科之有阴证,其辨尤易,不红、不痛、不肿者,谓之阴证。肿而不痛、痛而不红、不热者,谓之阴证。初起不红肿痛,三五日后渐红肿痛者,亦谓之阴证。瘰 、乳岩、流注、贴骨、鹤膝、横 、骨槽、恶核、失荣、马刀、石疽之属,皆属阴虚,尽在阴疽之类。其要在三五日内,察其皮色之变与不变,热与不热,以分其阴阳。不可因其三五日后之发阳,遂误为阳证,而以寒凉之药,逼邪内陷。治法∶宜用麻黄以开其腠理,姜、桂以解其凝结,熟地以滋其阴虚。其说详载于《外科全生集》。本无庸赘述,因世之治阴疽者,多用寒凉,故特揭之。又鼠 、痰 ,均属阴证,最忌咸寒。如海藻、昆布之类。今人无不用此,名医且然,其他则又何责,可为长叹息者也。
炳按∶昆布、海藻,含有碘质,能散坚结,解凝痰、痰核、鼠 ,可与行气化痰调肝药相互而用,不可同阴柔寒凝药同用。
相关参考
今人于年轻有室之人,一经发热,治之不应,必指为夹阴证,改用附、桂、参、地大热大补之品以杀之。病家亦咎病患之不慎,而不怨医者之误治,故医者乐言夹阴,为卸过之地,而冤死者多矣。有父母者,或归咎于媳,而无可
今人于年轻有室之人,一经发热,治之不应,必指为夹阴证,改用附、桂、参、地大热大补之品以杀之。病家亦咎病患之不慎,而不怨医者之误治,故医者乐言夹阴,为卸过之地,而冤死者多矣。有父母者,或归咎于媳,而无可
产后之有寒热,因于感冒风寒者十之二三,因于气血两虚,气虚则阳衰而外生寒,血虚则阴竭而内生热,寒热交作,虚风自动,而痉厥不止者十之七八。果系风寒外感,则必头疼脑胀,项背牵强,畏风无汗,食物变味,当于四物
产后之有寒热,因于感冒风寒者十之二三,因于气血两虚,气虚则阳衰而外生寒,血虚则阴竭而内生热,寒热交作,虚风自动,而痉厥不止者十之七八。果系风寒外感,则必头疼脑胀,项背牵强,畏风无汗,食物变味,当于四物
产前有病,以安胎为第一义,人尽知之。不知胎之所以不安者,病为之耳。病不去,则胎不安,虽日用安胎之药无效也。然则欲安胎者,必先审病之所由来而攻去之,病去胎安,其效甚捷。并非安胎之药,却是安胎之方;竟有碍
产前有病,以安胎为第一义,人尽知之。不知胎之所以不安者,病为之耳。病不去,则胎不安,虽日用安胎之药无效也。然则欲安胎者,必先审病之所由来而攻去之,病去胎安,其效甚捷。并非安胎之药,却是安胎之方;竟有碍
治喉证者,不敢用温药,与血症同。不知喉证之因乎风热者十之七,因乎郁火者十之三。果系郁火喉痛,自宜用寒凉之品以折之,挟风者,即当兼散其风。自有白喉忌表之说行,并祛风之药亦不敢用,因豆豉之为害,而误会牛蒡
治喉证者,不敢用温药,与血症同。不知喉证之因乎风热者十之七,因乎郁火者十之三。果系郁火喉痛,自宜用寒凉之品以折之,挟风者,即当兼散其风。自有白喉忌表之说行,并祛风之药亦不敢用,因豆豉之为害,而误会牛蒡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一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