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
Posted 《古今医统大全》
篇首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
经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治之奈何?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王注∶取之阴阳,则壮水之主,益火之原是也;求其属者,则求水火,以取心肾之阴阳是也。)
□
经曰∶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又曰∶郁,发之。
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沃之,甚热之气,汗而发之,发之不尽,则逆取之。
□
虚火可补。参、术、生甘草之类。(谓之虚者,正气虚也。)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谓之实者,邪气实也。)人火正治,龙火反治,郁火可发,当看在何经。
风寒外束,可发。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而升之。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药用硝、黄、冰、水之类是也。)
人虚火盛狂者,以生姜汤与之。若投以冰水之类正治,立死。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须温散。
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
补阴则火自降,炒黄柏、熟地黄之类。
轻手接之,热甚而烙手;重手按之,不觉热,此病在肌肉之下,宜发之,东垣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之类。
□
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温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惟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龙火也。不可以水温折,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噫!泻火之法,岂止如此。虚实多端,不可不察。以脏气司之∶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耳。若饮食劳倦内伤,元气、火不两立。阳虚之病,以甘剂除之,如黄 、人参、甘草之属。若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日以煎熬为血虚之病,以甘寒之剂降之,如当归、地黄之属。若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强之病,以咸冷之剂折之,如大黄、朴硝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无根之火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如生地黄、玄参之属。若右肾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补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为火郁之病,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属。不明诸此,而求火之施治,何所根据?
□
棠溪李济之常病目,及居省掾,每服补肝散,以致睛胀,但见KT 槛横排,几至丧明,令涌泻五七次,继服凉药,方始如故。
丹霞朱僧氏张宗出家,病三阳蓄热,常居静室,不敢见明。明则头痛如锥,每置冰于头上,不能解其热。历诸医,莫能辨其病。后治之七日而愈,用汗吐下三法而已,后用凉物清镇之,平复如故。
一人素嗜饮酒得病,医用酒 丸热药后,目睹天,但见红色,遂成龙火,卒不能救。
治暴热病在心肺,积热病在肾肝,虚热不能食,自汗,气短,属脾虚,以甘寒温而行之。
实热能食,口干舌燥,便难,属胃实,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
火郁为热,乃心火下陷,脾土抑而不伸,宜用火郁汤。
心热,汗之,心神烦乱,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镇心火。(以朱砂安神丸。)
骨蒸劳热,乃五脏齐损,病患憔悴,发热盗汗,下血,宜养阴血。
肺热者,轻按之瞥瞥见于皮毛,日西甚。其证喘咳,洒淅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白虎地骨皮散。
心热者,微按之热见于血脉,日中甚。其证烦,心痛,掌中热而死,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
肝热,胁下、骨上热,寅卯间热甚,脉弦,四肢困热,便难,转筋,筋痿,泻青丸,柴胡饮子。
胸中烦热,实者用栀子、黄连;虚热用参 、麦门冬、茯神、芍药、竹叶、竹茹;若脉坚实而数者,神芎丸下之。
阴虚发热,四物汤加炒 、知母,乃降火补阴之妙剂。甚者,加龟板,兼气虚加参 、白术;手心热属热郁,宜用火郁汤或栀子、川芎、香附、神曲丸服。
平旦潮热,热在行阳之分,肝气主之,白虎汤加黄芩。日晡潮热,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地骨皮、牡丹皮、知母、黄柏。潮热用芩连,生甘草,辰戍时发热加羌活,午时加连,未时加石膏,申时加柴胡、升麻,夜加当归身,有寒加参术、黄 。
上焦湿热,须用酒芩泻肺火,如虚热,加知母、当归、天冬保肺。
中焦实热与痛,须黄连以泻心火,中气脾虚,不能转运,有郁热者,黄芩、葛根、白术以代之。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实热者切当。若虚烦须用补药为主,人参、白术、黄芩、芍药、麦冬、大枣之类。
下焦湿热及膀胱经有火邪者,须用汉防己、草龙胆、黄柏、知母,或八正散。
肥白人火,药中必兼痰火药,如白术、茯苓、星、半、滑石之类。
瘦黑人有热,必兼火药,当归、桃仁、牛膝之类。
相关参考
凡单腹胀肿屡经利下而不愈者,必成蛊证。治法宜于痞满、胀满、水肿三法中求治。其初则不致于坏极成蛊,一至成蛊,不能治矣。
《要略》治肺痈,先用小青龙汤一剂以解表之风寒,然后以大枣泻肺汤、桔梗汤之类次第选用。肺痈用太乙膏丸服,或用搜风汤(《元戎》方)吐之。
治痞先须开郁豁痰,消坚化血,然后理脾胃,调正气。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治痞先须开郁豁痰,消坚化血,然后理脾胃,调正气。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此证当服使君子丸、槟榔散、化虫丸,取下便无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前后烦,此五脏寒,乌梅丸主之。其蛔虫穿者,用薏苡根煎服即安。
《内经》曰∶下者举之,滑者涩之。此治脱肛之意也。故丹溪每治此证以人参、黄、芎、归、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以五倍子、诃子之类以涩之,未有不愈者。
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散调其气。不乳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散调其气。不乳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舌之病本乎心与脾之火热之致也。心脾壅滞,气血失运而舌为之病矣。小则擦药涂药而愈,大则必拔其根本,须泻其心脾二经之郁火,方可愈矣。
《良方》云∶堕坠之病,《内经》、《灵枢》、《金匮》、子和所论详矣。独正骨兼金镞科,惟危氏言其整顿手法,折伤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并用药法,至矣,尽矣。今之学人专攻治外,不行诊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