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中暑
Posted 《中医词典》z~其他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暑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中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暑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中暑
病名。一名中暍、中热。
①感受暑邪而发生的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证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速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处,治以清暑、解热、开窍,灌服辟瘟丹、消暑丸,再用益元散、清暑益气汤、白虎汤、清营汤等。并可配用针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气不足者,当调补元气为主,少佐解暑。
②或名暑风,以其证状与中风相似。
③指阴暑。详阴暑条。
相关参考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证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证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
病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①即中暑、中热。参见中热、中暑条。②阴寒之暑证。见《证治准绳·诸中门》:“中暍者,乃阴寒之证,法当补阳气为主,少佐以解暑,故先哲多用姜桂附子之类,此推《内经》舍
病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①即中暑、中热。参见中热、中暑条。②阴寒之暑证。见《证治准绳·诸中门》:“中暍者,乃阴寒之证,法当补阳气为主,少佐以解暑,故先哲多用姜桂附子之类,此推《内经》舍
医方著作。十卷,又名《严氏济世方》。宋·严用和撰于1253年。内容包括中风、中寒、中暑等内、外、妇科疾病79篇。每篇先述病候,后记方剂,总收医方450余首。选方多经作者试用有效,因此切于实用。现存有1
医方著作。十卷,又名《严氏济世方》。宋·严用和撰于1253年。内容包括中风、中寒、中暑等内、外、妇科疾病79篇。每篇先述病候,后记方剂,总收医方450余首。选方多经作者试用有效,因此切于实用。现存有1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
①病证名。即夏季伤暑。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以暑邪中人先从太阳开始,故称太阳中暍。即中暍、中暑。详该条。②病理名调。指心胸中热。《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疟,……
①病证名。即夏季伤暑。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以暑邪中人先从太阳开始,故称太阳中暍。即中暍、中暑。详该条。②病理名调。指心胸中热。《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疟,……
医方著作。十卷。明·周文采撰。刊于1495年。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加以类编。分诸风、诸寒、中暑、中湿、伤寒、疟、痢等共45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主要验方。每类均先论后方,选方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