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庐医学杂着》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
Posted 《市隐庐医学杂着》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市隐庐医学杂着》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市隐庐医学杂着》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
今人于年轻有室之人,一经发热,治之不应,必指为夹阴证,改用附、桂、参、地大热大补之品以杀之。病家亦咎病患之不慎,而不怨医者之误治,故医者乐言夹阴,为卸过之地,而冤死者多矣。有父母者,或归咎于媳,而无可置辨,则衔恨轻生,造孽何可胜道!不知房劳或遗精之后,感受风寒,亦必由太阳经入,仍属阳邪,其热必甚,兼以躁闷烦渴,尤宜清热散邪,岂可反用热药!
炳按∶房室之后病发热,为夹阴证。然古来不信者甚多。考《张氏医通》、《伤寒缵绪》,有夹阴一条,必外症少腹痛,阳物缩,足胫冷为真。出小建中加减炒制用之。但张云∶真伤寒可治,三时之病此者,长沙复生,不能 指也。有以上见证者,确有此病,虽少腹痛减,足胫已暖,阳缩已伸,仍不能救也。我亲手治之。叶天士云∶病前病中夺精者,阴气先伤,如寒时觉其寒盛,热时觉其热炽,(此初起也日浅。)及病甚化热,津液必易涸也,皆是内虚,阳邪传入阴经,即不死,伤寒偏死下虚人也。古语亦非数剂可愈之症。若用桂、附、参、地,必胸闷作恶,减食烦热,但大热大补之药,阴虚之体,服之无病生病矣。徐灵胎当时与叶氏争名。著作亦言之过甚,如先生一样耳,读书自具眼目为要,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袁子才句,余甚佩之。
若果真中三阴,则断无壮热之理,必有恶寒倦卧,厥冷喜热等症,方可用温散。然亦终无用滋补之法。徐洄溪论之详矣。奉劝医者勿轻言夹阴以害人,病家勿轻信夹阴以自害。按证施治。毋事张皇,庶几天下多一生人,即地下少一冤鬼,亦相得之道也。至于夹阴二字,本属庸人杜撰,置之不辨可尔。
相关参考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
今人见发热数日不凉,即混名之曰伤寒。而不辨其为风、为寒、为湿、为热、为温,一例以豆豉、豆卷、牛蒡、沙参、生地、洋参、石斛投之,此大谬也。不知此数病者,虽隶于伤寒门类,皆由伤寒传变,不得混名之曰伤寒,而
今人见发热数日不凉,即混名之曰伤寒。而不辨其为风、为寒、为湿、为热、为温,一例以豆豉、豆卷、牛蒡、沙参、生地、洋参、石斛投之,此大谬也。不知此数病者,虽隶于伤寒门类,皆由伤寒传变,不得混名之曰伤寒,而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于1853年。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多从病证误治分析,辨论明确,颇能举一反三。对不究病因、不问病状,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现存1853年作者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于1853年。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多从病证误治分析,辨论明确,颇能举一反三。对不究病因、不问病状,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现存1853年作者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于1853年。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多从病证误治分析,辨论明确,颇能举一反三。对不究病因、不问病状,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现存1853年作者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于1853年。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多从病证误治分析,辨论明确,颇能举一反三。对不究病因、不问病状,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现存1853年作者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一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