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述》 夹斑疹丹痧瘿

Posted 《医述》

篇首语: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述》 夹斑疹丹痧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述》 夹斑疹丹痧瘿

磊磊如云头成片者为丹;色淡形浮,扪之碍手者为疹;红紫深入肉中,如蚤所咬,扪之不碍手者为斑。莫不由热而生。更有一片红紫,热甚啼叫者,名赤游丹,又名火丹。皆以其形色而名之也。发于头面四肢者轻,胸腹阴囊者重。此证只宜清凉,不宜过表。予用芩、连、栀、柏取效,势迫者急宜砭之。予尝治痘初标发热鼻衄,遍身发出紫斑,斑多于痘,用十神解毒合犀地黄汤,连进三日,斑退痘起成浆而愈。盖血热之斑可治,时疫之斑不可治。毒到肌肉之斑可治,毒伏在胃之斑不可治也。(《橡村痘诀》)
书谓红斑者生,紫斑者死,黑斑、蓝斑百不救一。虽然,亦有红斑死,而紫斑、蓝斑得生者。夫斑,血热也,失于解利则发斑,恶痘斑出,势所必然,无论颜色皆死。但得天庭疏朗,痘形色善,又当别论。
○先出疹,疹收而痘始出,曰垫疹;疹与痘并出,疹收而痘始长,曰夹疹;痘出有小小颗粒堆于痘上,曰罩痘;痧痘出皮肉间,隐隐有斑点,大小不一,曰夹斑;皮肉间艳色红赤,如云头突起成片,曰丹毒; 后痂落疹出,曰盖疹。
种种不同,要皆痘毒之浮游散漫于皮肤间者,只当于痘中求治法,不可与正经麻疹斑毒同科。
○初见大小不一,有点色如痱者,曰夹疹;又有一等琐屑红点,隐隐肉间,曰夹痧。治亦同法,丹毒亦然。但须正痘悦目,方为痧疹之夹,不然是痘也,最当别晰。又有痘出数颗,面部夹疹,遍身圆净疏朗,形色红活,出见两日而尽没者,莫不惊愕,然此疹也,非痘也。痘没必闷乱烦躁,此则安静,且正痘显然,故知其为疹也,治以平剂自愈。然未没时,亦难识认。(《慈幼筏》)
痘出夹疹,谓之两虎蹲栏。盖痘宜补而不宜泻,泻则不长养;疹宜泻而不宜补,补则多喘逆。然在痘初只宜透托,既可托痘,又兼发疹,疹出即解,两安无碍。惟在灌脓之际,不可太发,宜于助浆剂中去参、 加入牛蒡、桔梗、蝉蜕、僵蚕等药助浆,兼理肺气,肺气既清,则阳毒自散。至于痘后发者,则单治疹可也。又凡先见疹子,而夹出如水痘者,此是正痘,因疹子耗去营血,故白似水痘。但与发散疹子,疹散而痘自成,不可认作水痘。盖疹子从不夹水痘也。
○肤疹者,乃热毒发越而然。出时形如麻状,但色赤成片为异耳,治宜清凉解毒,疹散痘出,自必稀朗。又有瘾疹者,隐隐于皮肤之间,发时多痒,亦与解毒为主。更有谓痧者,其形如粟,尖圆而稍碍指,总属热毒所发,名殊而源一也。
○夹丹者,血热也。痘未出时见者,宜升提发散,用紫草、升麻、牛蒡、蝉蜕、川芎、荆、防、桔梗、干葛之类,痘出而丹自没。过用寒凉,痘必冰伏。若痘出三、四日间见者,则宜凉血解毒,用生地、牛蒡、木通、荆芥、犀角、紫草之类。然须看其颜色何如,红紫者热极也,白者痰湿也,至于青黑,不可为矣。
○夹瘿一证,多属痘毒痰结而成,或结于项颈,或结于耳后,或结于腋下。
大者如桃,小者如李。初起证候如常,次则身烙发渴而变凶危。若痘在三、四日而瘿作者,则毒随痘泄,脓随痘灌,自可无害,只宜治痘为主。倘瘿肿将脓,而痘随标,瘿脓一溃,元气浇漓,痘焉能灌?惟宜培元补托,兼与消痰解毒。若在七、八之期,痘已黄蜡,瘿溃无妨。但气血重耗之后,宜保护元气,佐以消痰解毒耳。(《冯氏锦囊》)
凡痘发斑,实热者,谓之阳斑,以犀角、黄连、生地等治之;虚寒者,谓之阴斑,以参、 等治之。
○川连解毒,发斑可用,但嫌其枯燥,倘证兼便秘者,虽火毒盛,不可妄用。盖治痢用川连,喜其燥湿,痘要湿润,何可妄用!
○发斑用芩、连等药,不可过剂,若专一寒凉,则毒凝滞,不出不胖。不可不知。(《仁端录》)

相关参考

斑疹痧怎么用?《医述》 斑疹痧

[b]斑疹[/b]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阳毒发斑,有温毒发斑,四证之中,温毒为重。皆因热邪在表,不当下而下之,乘虚入胃;或热邪在里,不得疏泄,二者皆能发斑。(《三因方》)时疫传染多发斑。大抵汗后热

丹痧怎么用?徐仲才 丹痧

罗××,女,8岁。初诊:1965年1月15日。主诉:身热(T38℃)4日,丹痧密布,咽喉疼痛,大便4日未行,小便短少。诊查:舌苔薄,质红,口渴引饮,脉浮数。辨证:时邪外感,肺胃热盛。治法:拟予辛凉透达

丹痧怎么用?徐小圃 丹痧

丹痧为烂喉丹痧的简称,又名“疫喉痧”或“喉痧”,相当于西医的猩红热。本病由于疫毒之邪经由口鼻而入于肺胃,上攻咽喉则咽红肿痛或伴有白腐,热毒外泄则发为皮疹,热毒熏灼营血则舌而光滑呈肉红色,上有小粒突起如

痘科纲领怎么用?《医述》 痘科纲领

[b]痘原[/b]上古无痘疹,周末秦初乃有之。(《医学入门》)痘疮一证,俗曰天疮。原其所由,实由胎毒内蓄,而复因时气外触,其毒乃发,故传染相似,是亦天行疫疠证也。但考之《内经》,则止言疡疹,即今斑疹之

丹痧怎么用?徐小圃 丹痧

季幼一诊丹痧3日,壮热无汗,乳蛾肿腐,舌白糙,尖红,脉弦数。邪热化热,治以辛凉透达。7日之间,不变则佳。淡豆豉9g炒山栀9g牛蒡子9g薄荷3g(后下)制僵蚕9g玉桔梗4.5g象贝母12g蝉蜕4.5g马

丹痧烂喉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痧烂喉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其中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曰:“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治宜用清瘟败毒散加减。参见烂喉丹痧条。

阴黄怎么用?《医述》 阴黄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黄胆病,为湿热之所酿矣,然有湿多热少者,有湿少热多者,有湿热全无者,不可不察。仲景虑疸病多夹内伤,故尔慎用汗、

丹痧怎么用?《中医儿科学》 丹痧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

丹痧怎么用?《张聿青医案》 丹痧

(附烂喉痧)□[b]金(左)[/b]春温疫疠之邪从内而发。发热咽痛,热势甚炽,遍身丹赤,痧点连片不分,咽痛外连颈肿。右脉滑数左脉弦紧,舌红边尖满布赤点。此由温疫之邪,一发而便化为火,充斥内外蔓延三焦。

丹痧怎么用?《中医词典》c~d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疒丹)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属疫疹,流行于冬春季节。多见于2-10岁小儿。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