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治法补遗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治法补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伤寒治法补遗

一治伤寒必须直攻毒瓦斯,不可补益,盖邪气在经络中,若随症早攻之,只三四日可愈。若却行补益,则毒瓦斯流炽,反致危困。
一伤寒神虽昏乱,而小便仍通者,乃阴气未绝之征,尚可治之。
一伤寒不思饮食,切不可用温脾健胃之药,以致反增热毒,为害不浅,但为因邪去病,里和自能思食。
一伤寒温疫,其不可治及难治者,必属下元虚症。如家中传染者,缘家有病患,则日夕忧患,而饮食少进,少则气馁,时与病患相近,感其病气从口鼻而入,故宜清阳明舒郁滞兼理劳伤为要,有余误作不足,犹无大害,不足误作有余立见倾危。
一伤寒虚热内炽,胃中津液干枯,必仗甘寒气味之药,方可和之,但方宜小,服宜频。如极饥人得食,必渐渐与之,故一昼夜频进五六剂,为浸灌之法,则邪热得以渐解,元气得以复生。若小其剂,复旷其日,亦无及矣。
一伤寒自利,当分阴阳二证,切不可概投补药、暖药、止泻药,以致杀人,惟自利而身不热。若手中温者,属太阴,身冷四肢逆者,属少阴厥阴,其余身热下利者。皆阳症也。
一凡冒露感雨,湿气内攻,而胸前凝滞者,此但可燥湿和中。若误下之,则湿气下行,损伤脾胃随必变痢,久则血液注下,即俗名五色痢,变为四肢冰冷,手足开撒,昏沉神倦,尺寸沉微,泻遗无度,男子谓之亡阳,小儿谓之慢脾。
一伤寒、温疫,三阳症中,往往多带阳明者,以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所入必从口鼻,故见阳明症者独多。

相关参考

十剂补遗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十剂补遗

十剂之后,陶隐居续入寒热二剂,岂知寒有时而不可以治热,热有时而不可以治寒,何者?阴虚内热,当用甘寒滋肾家之阴,是益水以制火也。设用芩连栀子苦寒之剂以攻热,则徒败胃气,苦寒损胃而伤血,血愈不足而热愈炽,

《冯氏锦囊秘录》 论大头伤寒治法

发于鼻额红肿,以至两目盛肿而不开,额上面部皆赤而肿者,属阳明也,或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脉来数大者,用普济消毒饮主之。如内实热盛者,用通圣消毒饮。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角红肿,此属少阳也

《冯氏锦囊秘录》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痘疹补遗)

古哲方论,虽已备纂前集,然书亦有未及之论,未尽之旨,兼之今古不同,气化迥异,谨将近时所见,及临症治按,并用药活法,不揣周陋,统列于后,以补所遗。

《冯氏锦囊秘录》 痧病类伤寒

痧病者,惟岭南闽广之地,溪毒痧风,水弩射工,蝈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砂射人,被其毒者,则憎寒壮热,百体分解,似伤寒初发之状。彼土人治法,以手们摸痛处,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痧,外用大蒜煨捣膏,封贴疮口即

《冯氏锦囊秘录》 痧病类伤寒

痧病者,惟岭南闽广之地,溪毒痧风,水弩射工,蝈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砂射人,被其毒者,则憎寒壮热,百体分解,似伤寒初发之状。彼土人治法,以手们摸痛处,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痧,外用大蒜煨捣膏,封贴疮口即

《冯氏锦囊秘录》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

伤寒、感寒、中寒、及外感内伤,虚实迥别,治法悬绝,书未洞悉其详,后学何从辨别,误投误杀,臭可底止。盖伤寒者,冬月受寒,即病之名也。夫冬时杀厉之寒过甚,偶失调护,得以犯之,但阳气闭藏敛纳,中气不甚空虚,

《冯氏锦囊秘录》 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凡痘始终用药诸要悉具补遗门用药活法条内参看。

治法提纲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治法提纲

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阴为标,阳为本∶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以病论之。人之元气为本,病之邪气为标∶先受病机为本,后传病症为标。故治病必求其

《冯氏锦囊秘录》 论疹与痘治法

麻者,即疹也。毒者,即火也。痘疹皆胎毒所发,痘子大而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而细密者,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于脏,疹毒出于腑,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腑属

《冯氏锦囊秘录》 伤食大小总论合参(附伤饮)

停食者,必胸膈痞塞,恶食噫气,如败卵臭,身热颅汗,掌中倍热,烦啼不能仰卧,见食憎恶,且亦头痛发热,状如伤寒,但身不痛为异,其脉右手气口紧盛,治法伤食初起,必兼辛散,不可骤用苦寒,盖食得寒则愈凝,得热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