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但欲寐嗜卧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纲目》 但欲寐嗜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纲目》 但欲寐嗜卧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卫气寤则行阳,寐则行阴而寐也。必从足少阴始,故少阴病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见发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症,故微发汗也。(无症谓无吐利厥症。)
[b]麻黄附子甘草汤[/b]
麻黄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须二三服,以身汗为度。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b]附子汤[/b]主之。
附子(半枚) 茯苓(七钱半) 人参(半两) 白术(一两) 芍药(七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日三。
少阴二三日,口燥咽干者,大承气汤急下之。(方论见口燥咽干。)若咽痛者,甘草汤;不瘥者,桔梗汤。(方论见咽痛。)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见不得卧。)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满,小便不利,若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论见下利。)
若四肢重痛下利者,真武汤主之。(方论见下利。)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潮热。少阴病下利至六七日,变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寤寐者死。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利,脉紧变暴微厥,手足反温者,欲解也。(论见下利。)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口燥咽干,但欲寐。(方论见口燥。)欲吐不吐,但欲寐。(方论见吐。)吐利但欲寐。(方论见吐出。)下利但欲寐。(方论见下利。)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可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宜[b]四逆散[/b]
甘草(炙) 枳实 柴胡 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日饮和渣服方寸匕,日三服。如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冷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手足逆冷,其人若下利后重者,此条四逆散加薤白汤。若下利脉绝及无脉者,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论见下利。)若身体骨节痛,脉沉者,宜附子汤。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见下利。)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脉沉发热者,宜前条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部弱涩者,不可复下之。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嗜卧者,外已解也。胸满胁痛者,小柴胡汤。脉但浮者,麻黄汤。(论见鼻干。)脉浮汗出多眠,若身重息鼾者,风温。(方论见风温。)若合目则盗汗出者,三阳合病。(方论见盗汗。)
狐惑病,默默欲眠,目不得闭,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其声嗄者,甘草泻心汤。咽干者,苦参汤。其肛虫蚀,雄黄熏之。其脉数无热,目赤皆黑者,当归赤小豆散。(并见狐惑条。)
相关参考
21。行阴嗜卧无表里,呼醒复睡不须惊,风温脉浮热汗出,多眠身重息鼾鸣。【注】行阴欲寐嗜卧,少阴证也。若欲寐嗜卧无表里证,身和脉小,知已解也。然解后之睡,呼之则醒,醒而又睡,是阴气来复,非阴盛困阳,不须
行阴欲寐,嗜卧,少阴证也。若欲寐嗜卧,无表里证,身和脉小,知已解也,然解后之睡,呼之则醒,醒而又睡,是阴气来复,非阴盛困阳,不须惊也。风温亦欲寐多眠,则有脉浮发热,汗出身重,鼻息鼾鸣之别。
见但欲寐条。
证名。因阳气虚衰所致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
少阴经主症之一。是一种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见于少阴病心肾两衰,气血虚弱。
腹满时痛而吐者,太阴病。论见腹满。(《活人》云∶理中汤主之。)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论见下利。《活人》云∶四逆汤主之。)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腹满时痛而吐者,太阴病。论见腹满。(《活人》云∶理中汤主之。)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论见下利。《活人》云∶四逆汤主之。)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b]四逆汤[/b]。甘草(一两)干姜(三钱)附子(半个)上咀,水煎温服,强人加附子半个,干姜一两半。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
对于282条的内容,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在《伤寒论》中,心烦一证总是跟什么联系在一起呢?总是跟不眠连在一起。如61条:“昼日烦躁不得眠”,71条:“胃中干,烦躁不得眠”,76条:“虚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