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诸热证怎么用?《育婴家秘》 冶诸热证

Posted 《育婴家秘》

篇首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冶诸热证怎么用?《育婴家秘》 冶诸热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冶诸热证怎么用?《育婴家秘》 冶诸热证

阳在身中主发生,奈何拂郁热熬煎,
婴孩本是纯阳体,热证推求有数般。
人身之中,温养脏腑,流通荣卫者,阳气也。有风寒伤之于外,则荣卫之气不行,水谷伤之于内,则脏腑之气不行。不行则阳气拂郁而热生焉。故随其所发,以为热病之名也。夫伤有轻重,则热有微盛,病有新久,则热有虚实。此其当辨者也。钱氏有论,详见下文。
按钱氏云;心热者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而卧及上窜,掐头①咬牙,泻心汤生之;肝热者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脾热者,其热在肌肉,遇夜更深,尽惰嗜卧,身热饮水,四肢不收,泻黄散主之;肺热者,手掐眉目,日西热甚,喘嗽壮热饮水,泻白散主之;肾热者,两足不喜衣覆盖,脐之下皆肾之所主,缘心下行于肾部也。宜地黄丸主之。
上按:此论五脏之热,见前五脏歌内,家传凉惊丸、金花丸、三黄丸,皆治五脏热之方也。
[b]家传凉惊丸:[/b]退热,解毒,镇惊,安神。
黄连(净)、黄芩(去皮)、山栀仁、黄柏,各等分。朱砂、雄黄,俱飞,减半。
研极细末,和匀,雪水煮面糊为丸,黍米大,一岁儿十五丸,以渐加至五十丸,薄荷汤下。
此黄连解毒汤加减也。
[b]大金花丸[/b]治中外诸热,寝汗咬牙,大小便不利。即前凉惊丸,去胆草、雄、砂,加九黄②,雪水丸,又名既济解毒丸。
[b]三黄丸[/b]治三焦积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三黄泻心汤也。即前金花丸去栀子、黄柏是也。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白汤化服。
接钱氏云:潮热者肝热也。时间发热,过后即退,次日又依时发热,此欲发惊也,地骨皮散主之。壮热者心热也,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导赤散主之。风热者肺热也,身热口中气热,有风症,人参生犀散主之、温热者脾热也,但温而不热,泻黄散主之。
①掐头:忠信堂本为“摇头”。
②九黄:忠信堂本为“大黄”。
上按:此论四赃潮热者,如水之潮,不失其候也。若有寒热则如疟,此只以对论也。故痛属肝。如日前潮热,又属胃者,谓身常有热,至日哺尤甚也,此是宿食,宜下之,枳壳大黄丸主之。地骨皮散治虚热作潮及伤寒后余热,又名[b]人参地骨皮散[/b]。
知母、柴胡、炙甘草、人参、地骨皮(自采者)、半夏(水泡,洗)、赤茯苓,各等分。
共细末,量儿大小加减,入生姜一片,水煎服。
按;幼科引《机要》论表里之热。为小儿之法,似未精当。《机要》之论表里者,乃风寒之气邪,自表入里者也。小儿之热乃自里而出表者也.如胎毒之热生于命门,变蒸之热生于脏腑,饮食之热生于脾胃。其伤寒者仅十之一二耳,惟《直指》之论得之。
按《直指》云:小儿表里俱热,面黄,颊赤,唇焦,口干,小便赤涩,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为之疏利,其热即去。既去而复热者,里已清而表未解也,当用惺惺散,少加去节麻黄,以取微汗,则表尽除。其或表里已解,而热又时来,此则表里俱虚,而气不归元,荡浮于外,不可再用凉药与之。解表当为和其胃气,使阳气敛而归内,身体自冷。宜参苓白术散。方见脾脏。姜枣引。略煎服。
[b]四顺清凉饮:[/b]治小儿脏腑蕴积实热。
当归、大黄(酒蒸)、甘草(生)、赤芍,各等分。
[口父]咀,水煎服。
[b]惺惺散:[/b]治小儿虚热解表。
人参、桔梗、白茯苓、白术、天花粉,各一两。细辛,二钱。炙甘草,七分。防风,川穹,南星生,各二钱半。
每服加生姜片半,薄荷叶共药末。慢火煎。
此方前六味本方也。
[b]加减惺惺散:[/b]治伤风,风热,及伤寒鼻塞发热。
前方去人参、白术、茯苓南星四味,加苍术、羌活、日芷、赤芍、麻黄、荆芥、当归。
上方治表虚热,此方治表实热。
[b]参苓白术散:[/b]治胃气,收敛浮阳,退余热。方见脾脏。

小儿有病,惟热居多,夫热有虚有实。[b]实则[/b]面赤浓黄,气粗口热,燥渴唇肿,大小便难,掀揭露身,烦啼暴叫。[b]虚则[/b]面色青白,恍惚神缓,目中清冷,嘘气较弱。泻泄,多溺,夜出虚汗,其或乍清乍温,拂郁悸惕,上盛下泻,水谷不分,此[b]冷热不调之症[/b]。虚热者惺惺散,实热者四顺清凉饮加柴胡,冷热不调则败毒散加木香、当归。
按《全婴论》云:小儿气禀纯阳。脏腑主热,阴阳气变,蒸煮于外,致身热也。则两眼赤痛,流泪羞明,或生翳障。[b]心热[/b]则口内生疮,小便赤肿,淋沥不通。[b]肺热[/b]则鼻衄不止,大肠必结。[b]脾热[/b]则多涎沫,口内常流。[b]心脾热[/b]则生重舌、[b]木舌胃热[/b]则口臭。[b]肾热[/b]则耳聋,或出浓汁。
上所论五脏热证,与前钱氏不同。大抵热证俱多,不能尽也。今以上中下立方治之。[b]头面之热[/b],神穹上清丸主之;[b]中焦之热[/b],凉膈散主之;[b]下焦之热[/b],八正散主之。[b]手足热者[/b],升阳散火汤主之;[b]表里俱热者[/b],通圣双解散生之。
[b]神芎上清丸:[/b]治一切热证,清头面,利咽膈。
大黄、黄芩,各二两。滑石,四两。薄荷叶、川穹,各半两。桔梗、黄连、甘草,各二钱半。
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滚白汤化下。
[b]东垣凉膈散:[/b]治上焦积热,烦躁多渴,面赤,咽喉痛,目疮。
黄芩、栀子仁、连翘、甘草(生)、桔梗,各等分,江荷减半。
为极细末,每用淡竹叶汤入蜜少许调服,或拣蜜丸,竹叶汤下。
[b]河间凉膈散:[/b]治中焦烦躁,狂妄啼哭,睡卧不安,便溺赤涩。
即前方无桔梗有大黄朴硝是也。
本方加黄连,名清心汤。
[b]八正散:[/b]治下焦热,二便秘结,多渴咽干,口热淋血。
大黄、瞿麦、木通、滑石(末)、扁畜、车前子、山桅仁、甘草(梢),各等分。
[口父]咀,人灯心,煎服。
[b]升阳散火汤:[/b]治手足发热,此胃虚也。
升麻,葛根,独活,羌活,人参,白芍,各五分。防风,二钱半。柴胡,八分。甘草(炙)、生,各三钱。
[口父]咀,水,作四剂煎服。
[b]通至双解散:[/b]治表里俱热,又治疮疹。
防风,川穹,桔梗,芍药,黄芩,薄荷,当归,荆芥,滑石,石膏,白术,连翘,栀子,麻黄,大黄,朴硝,各等分。甘草,减半。
[口父]咀,入生姜,水煎,调益元散服。
或末,蜜丸,姜汤化下。有表无里去硝黄,有里无表去麻黄。

[b]胎热者[/b],儿初生十日之内,便有诸热症者,宜育婴解毒延龄丸;目赤肿不开者,用黄连磨乳汁冼之;口疮者,黄连、黄柏二味为末,蜜水调搽。

[b]儿生满月后,有伤发热者[/b]①。恶寒,病在表,宜用推摩掐法除之;恶热,病在里,用猪胆汁导之。勿轻汗下之。三岁以后,方与大人同论,前法主之
①有伤发热者:忠信堂本作“有伤寒发热者”。

[b]夜热者[/b],至夜发热,啼哭不止,日则无事。此血热也,心主热,东垣安神丸主之。乳母宜服小柴胡加参黄汤。

[b]余热者[/b],三岁以后,如伤寒后,里已解,又发热者,此虚热也,宜凝神散主之,收敛胃气,清凉肌表。
[b]凝神散[/b]
人参,白术,白茯苓,山药,各一钱。粳米,白扁豆(炒),知母,生地,炙甘草,各五分,竹叶,地骨皮,麦冬,各二分半。
三岁儿分作四剂,姜枣引,水煎,频频服之。

[b]食热者[/b],伤食得之,手心壮热。嗳气吐乳,大使酸臭。轻者胃苓丸,重者保和丸,甚者枳壳大黄丸,不可猛浪,伤儿胃气也。

[b]烦热者[/b],心烦不安多啼,此心热也,钱氏安神丸主之,恐发惊搐。虚热者有二,皆大病之后也。如形气未甚弱者,此胃虚也,宜参苓白术散;若形瘦头发成穗,肚大足小者,此疳病也,宜集圣丸主之。方见疳病。

[b]癖热者[/b],如疟而不穿,如潮热而作止无时,面黄,消癖丸主之。方见癖病。

[b]误服热药而发热者[/b],宜大豆卷散主之。用:黑豆、水浸、生芽,取出晒干。贯众,板蓝根,炙甘草,各等分。
浆水煎服。浆水者乃粟米泔水也。

凡人喜仰卧,或合而卧者,[b]皆心热[/b]也,宜导赤散。

相关参考

药方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药方

[b]凉膈散[/b]治三焦六经积热。加黄连名清心汤。[b]黄连解毒汤[/b]治热毒烦闷,口燥呻吟,蓄热内甚,诸不能退。[b]大金花丸[/b]治一切热证。中外诸热,寝汗切牙,睡语惊悸,溺血淋秘,衄血瘦弱

诸热怎么用?《古今医鉴》 诸热

[b]方[/b][b]大连翘饮[/b]治小儿心经邪热,心与小肠受盛,乃水窦之处,常宜通利。壅则结,滑则脱,热则涩,盛则淋。平凉心火,三焦自顺,不待疾作而解。证成而疗者,疏待有之矣。一十五味,加汤使用,

诸热总括怎么用?《医宗金鉴》 诸热总括

小儿有病多发热,表里虚实宜分别,观形察色辨因由,审证切脉有妙诀,表证须汗裹下之,虚则宜补实则泻,平昔体认要精详,方得临时无遗阙。[注]小儿发热有表里虚实之异,治亦有汗下补泻之殊,须观形察色,审证切脉以

诸热总括怎么用?《幼科心法要诀》 诸热总括

小儿有病多发热,表里虚实宜分别,观形察色辨因由,审证切脉有妙诀,表证须汗里下之,虚则宜补实则泻,平昔体认要精详,方得临时无遗阙。【注】小儿发热有表、里、虚、实之异,治亦有汗、下、补、泻之殊。须观形、察

小儿诸热怎么用?《中医词典》x~y 小儿诸热

病证名。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有病最易发热,无论外感、内伤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由于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发热及其变化较迅速。临床常见的有小儿表热、小儿里

张汝伟 脘痛肠鸣

《内经》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原是中医一般论治之准则。但亦有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而无效者,因病非单纯,处方用药当审证而兼顾之。1958年秋,吴××,女性,来诊。据述中脘以下,如有一块压紧而痛,大

《育婴家秘》 幼科发微赋

*《育婴家秘》[明]万密。姚昌绶校注。医道至博,幼科最难。如草之芽兮,贵手调养;似蚕之苗兮,慎予保全。血气充兮,脉无可诊;神识未开兮,口不能言。城求于心,评察乎面,苟得其要也,握造化于妙手,未达其旨也

《证类本草》 六月河中诸热砂

主风湿顽痹不仁,筋骨挛缩,脚疼冷风掣,瘫缓,血脉断绝。取干沙日曝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则更易之,取热彻通汗。然后随病进药,及食忌风冷劳役。

卷之一怎么用?《育婴家秘》 卷之一

《类经》 诸热病死生刺法

[i](《灵枢·热病篇》)[/i]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i](此下所言热病,即伤寒时疫也。热病三日,邪犹居表,若气口静而人迎躁者,正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