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太阴
Posted 《中医词典》t~w
篇首语: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阴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太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阴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太阴
①经脉名称之一。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因为其位于三条阴经的最表层,故《素问·阴阳离合论》有“太阴为开”之说。参见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条。
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文台外侧稍上之处。《奇效良方》:“太阴上红脉现,伤寒之候,主壮热鼻塞。”参见文台、武台条。
③经外穴名。出《外台秘要》。在小腿内侧,内踝上8寸,胫骨内侧缘后凹陷中。主治脚气。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④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中都。见该条。
⑤推拿穴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即右侧太阳穴。能发汗或止汗。《保赤推拿法·分推太阳穴太阴穴法》:“太阴穴在右眉外梢。”《幼科铁镜·面各穴图》:“太阴,女重揉此穴发汗,男揉此止汗。”
相关参考
阴蹻别名。指照海穴。《外台秘要》:“太阴蹻二穴,在内踝下向宛宛中是。”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病名。见《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病名。见《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六经厥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证见腹胀,后闭,食为寒呕。参见六经厥条。
病证名。太阴病出现痉症者。见《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见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太阴则四肢不收。治宜术附汤加甘草、生姜。
生理学名词。系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阴主三阴之表,故为开。
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阴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亦可见头痛。故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治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参见头痛、三阴头痛条
病名。六经病之一。多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素体脾虚寒,发病即现太阴证状,为直中太阴;或因误治属太阴属寒湿为患的里虚寒证。其主要症状,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治以温里为主,宜理中汤、四
病证名。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之寒证。亦称太阴脏证。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证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治宜温健脾阳,香砂理中汤主之。重则热壮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