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桂枝四两白术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方解】
风湿之治,用甘草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去姜、枣、加白术也。去姜、枣者,畏助汗也。加白术者,燥中湿也。日三服,初服一升,不得汗解,则仍服一升。若微得汗则解,解则能食,是解已彻也,可止再服。若汗出而复烦者,是解末彻也,仍当服之,但不可更服一升,恐已经汗,多服而过汗也,服五合可也。如不解,再服六、七合为妙。似此服法,总是示人不可尽剂之意,学者于理有未解处,即于本文中求之自得矣。
□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注】
中暑热病,亦由太阳表入,故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颇似太阳温热之病。但温热无恶寒,以热从内发,故虽汗出而不恶寒。中暍恶寒者,以暑由外入,故汗出而恶寒也。究之于脉,温热之浮,必浮而实;中暍之浮,必浮而虚,以暑热伤气也。究之于渴,温热之渴,初病不过欲饮水;中暍之渴,一病即大渴引饮也。温热则传经,变病不一,中暍则不传,不愈即死也。虽同为太阳经中之病,而虚实施治不同,宜以人参白虎汤主治之。
【集注】
方有执曰:蒸热谓之暑,伤暑谓之暍。汗出恶寒者,太阳表不固也。身热者,暑邪伤阳也。渴者,亡津液而内燥也。
程知曰:此辨暑热脉证也。太阳中热者,谓是太阳表证而属中热也。均是太阳表病,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为中风;汗出身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今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则是中暍。暍者、暑热之气也。不言暍而言热,以其胃热为独重也。里有热,故身热而渴,暑伤气,故汗出恶寒。
吴人驹曰:不可因恶寒而用辛温,又不可因汗出而固表,惟宜甘寒以解其暑热可也。
□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注】
此申上条,详出证脉,戒人不可妄行汗、下、温针也。太阳中暍,无汗身重疼痛者,似伤寒也,但脉弦细芤迟,非伤寒脉也。且有小便已,而洒洒然恶寒毛耸之证,乃太阳膀胱表气为暑所伤而然也。手足逆冷者,乃暑伤气,气伤不能达四肢,则寒也。小有劳身即发热,口开前板齿燥者,乃劳则动热,暑热益烈,伤阴液也,此皆中暍危证。若以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误为伤寒之表,妄行发汗,则表气愈虚,恶寒更甚也。
若以手足逆冷,误为阳虚,妄加温针,则暑邪愈盛,发热更炽也。若以壮热齿干,误为胃火而数下之,则水源竭涩,尿淋窘甚也。凡此之证,皆中暍妄行汗、下、温针致变,惟宜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或人参汤调辰砂六一散亦可也。
【集注】
成无己曰: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口开,谓喘喝也,喘喝不止,故前板齿燥。
程知曰: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竭。故暍证禁用汗、下、温针,谓汗则伤阳,下则伤阴,温针则引火内入也。
张锡驹曰:洒洒者,恶寒之像也。毛耸者,毫毛竖起也。
□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注】
太阳中暍之证,身热疼重者,暑伤形也;脉微弱者,暑伤气也。以此证脉揆之,亦其人夏月盛暑喜贪风凉,过饮冷水,水气输行于皮中,表为邪束,不得汗泄所致也。此时即以香薷饮、大顺散汗之,可立愈也。若因循不治,则水气即不得外泄于表而作肿,势必内攻于里而喘胀矣,是又当以葶苈大枣汤或瓜蒂一物散下之也。上条戒人不可汗下,此条示人宜当汗下,仲景之法,多是如此,盖恐人固执失宜也。
【集注】
方有执曰:身热疼重,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者,土主肌肉而恶湿,水渗土而蒸发也。脉微弱者,热则血干而气耗也。然夏月饮水,人之常事,而曰伤何哉?良由暑迫饮之过多,或得之冷水澡洗,暑反内入也。
张璐曰:按论暍三条,首言动而得之之病,谓中暍,属外因;次言静而得之之病,虽曰中暍,实暑病也,属内因;末言因热伤冷之病,乃中暍之变证,属不内外因,不得以三者混称也。
程应旄曰:可见中暍之病,大都阳气在表,而胃中虚冷,所以身热疼重,而脉微弱。
夏月饮冷水,里阴郁住表阳,水气不得宣泄,而行于皮中,多有此证。此则开郁宣阳,又为暍证中增一义也。
音切几音殊搏音团掣音彻暍音谒洒所下切
相关参考
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甘草(炙)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解】柯琴曰:彼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是里寒
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已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集解】程应旄曰:伤寒发汗一法,原为去寒而设,若表已解,较前反恶寒者,非复表邪可知。缘汗外泄而表遂虚,故
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已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集解】程应旄曰:伤寒发汗一法,原为去寒而设,若表已解,较前反恶寒者,非复表邪可知。缘汗外泄而表遂虚,故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集解】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集解】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
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半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大枣(擘)六枚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