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壮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温壮第一

Posted 《幼幼新书》

篇首语: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壮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温壮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壮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温壮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温壮者,由脏腑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小儿大便,其粪黄而臭,此腹内有伏热,宜将服龙胆汤。
若粪白而酢臭,则挟宿寒不消,当服紫双丸。轻者少服,令默除之;甚者小增,令微利。皆当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和调。若不节,则病易复。复则伤其胃气,令腹满,再三利尚可,过此则伤小儿矣。(《千金》龙胆为方,见一切痫门。紫双丸方,见积聚门中。)
《葛氏肘后》治多温壮热实及治诸百病方。
大黄(四分) 甘草(炙) 当归 芍药(各二分)
上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分为三服,此古方四味饮。而《元和纪用经》乃有疗小儿百疾加减四味饮法,仍云自四味饮以下紫丸等七方,谓之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一名保子七圣至宝方,专为一书者,此方是也。
此饮理小儿胎寒腹痛,乳哺不时,温壮发热,吐利不常,诸惊掣缩,二十五痫;肌肤喜疮,遇时而发作口疮、恶核、赤目、黄瘦、大小变蒸。用芍药白者、赤者各半。如宣泄,即用纯赤者,生用二分。疠疫温壮、肺邪不利、寒热发时,加二分,通用四分也。利小便用赤色者。及惊狂、疮疥、赤目、泻血,当归肉多、枝少、气香者,生用二分。欲血脉流畅,不为疮疡恶核者,及止腹中痛,胎寒腹痛啼声不已者加二分,通用四分也。
如理寒热、破积、解温壮加大黄,如牛舌紧硬,用蜀中者;如欲泄利宣荡、推陈去热,即用河西锦纹者,生用二分。葛氏原用四分,紫阳保子方减二分,下利者,又减一分,只用一分也。甘草赤黄断理紧而易折者,炙锉二分,虚热者加一分,通用三分也。及解烦止渴,寒热邪气,大能安神定惊,和而不寒,有国老之尊号也。四味以水三升煮,去滓。月内儿服一杏核量之,日三。百日儿服一粟壳,量之日三。一二岁儿两粟壳量之,为一服,日三。一岁儿以上,随大小增之,兼乳母服尤良。根据上法增减正药外,若发惊及温壮,外有冒寒邪。以去节麻黄一分,水三升,煮去沫,去滓,内正药煎。如本方服之,若惊风反折,戴眼,掣缩,加细辛四分,内一料正药,增水至四升,煮取一升五合。若中风身体强、戴眼者,加独活二分,内一料正药中,水如正方,煎服,大神验。
《葛氏肘后》治温壮又方
大黄 黄芩(各四分) 甘草(三分,炙) 细辛(二分)
上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此方小儿数服不痫;若卓卓惊,加钩藤二分。胡治云∶此治小儿有病大效。
《千金》[b]竹叶汤[/b] 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主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炙) 黄芩 栝蒌根 泽泻 茯苓 知母 白术 大黄(各一两) 桂心(二铢。《婴孺》用三铢) 生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千金翼》用一两。《婴孺》用半两)
麦门冬 半夏(各二两) 当归(十八铢)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小麦、竹叶,取四升,去滓,内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千金》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b]竹叶汤方[/b]
竹叶(切) 小麦(各五合) 黄芩(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柴胡 人参 麦门冬 甘草(炙。各半两)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 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圣惠》治小儿温壮,或下之后而热不除,舌大不含乳,胸中有痰,口中生疮,兼惊悸。宜服[b]黄芩散方[/b]
黄芩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钩藤 甘草(炙微赤,锉) 川芒硝(各半两) 蛇蜕皮(三寸,炙黄)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黄少许,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身体温壮,心神不安。[b]犀角散方[/b]
犀角屑 钩藤 黄芩 栀子仁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微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温壮,身体常热不止。[b]牛黄散方[/b]
牛黄(细研)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分) 栀子仁 子芩 柴胡(去苗) 龙胆(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半钱,以金银温水调,不计时候服。量儿大小,临时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温壮,常欲饮水。[b]胡黄连散方[/b]
胡黄连 犀角屑 牛黄(细研,入) 龙胆(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知母(各一分)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沙糖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健惊温壮,可吃乳。[b]天竺黄散方[/b]
天竺黄(细研) 钩藤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锉) 牛黄(细研。各半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不计时候,以蜜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温壮及惊热。[b]牛黄丸方[/b]
牛黄 天竺黄 脑麝(并细研) 熊胆(各一分) 犀角屑 胡黄连(末) 山栀子仁(末) 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入。各半两)
上件药,同研令匀,以糯米粥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病后,腹中不调,饮食不节,腹满温壮,并中人客忤,兼冷乳有所为,将服[b]雀屎丸[/b]方。
雀屎 牛黄(各一分) 芎 芍药 干姜 甘草(各二分) 麝香(三分) 小麦面(三分) 大黄 当归 人参(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一服三丸,日进三服。欲令下五丸,常将三丸乳前后哺之,无妨。可更加黄 、黄芩各二分,炒。
《婴孺》治小儿多温壮热实。[b]百病饮子方[/b]
大黄(四分) 甘草(炙) 芍药(各二分)
上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分为三服。
《婴孺》治小儿胁下实,股惕惕,已发温壮伤寒。[b]柴胡汤方[/b]
柴胡 当归 细辛(各三分) 黄芩 大黄 升麻 五味子 紫菀(各二分) 牛黄(一分) 杏仁(四十枚,去皮炒)
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进三服,夜二服。量儿大小、以意用之。无牛黄以麝香代之。
《婴孺》治少小有热,服药大下后,身温壮,胸中有热结。[b]五味汤方[/b]
五味子(三分) 黄芩 柴胡 芒硝 麦门冬(去心) 石膏(末。各二分) 黄连 甘草(炙) 当归(各一分)
大黄(四分)
上水二升七合,煮一升三合,去滓,内芒硝令烊。二百日儿服三合,日进三服,夜一服,有痰必吐。
张涣治温壮[b]麝香丹方[/b]
人参(去芦头) 木香(各半两) 胡黄连 钩藤 赤芍药(各一分)
上件为细末,次入好麝香一钱、牛黄半钱拌匀,糯米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煎陈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吉氏家传》[b]七宝散[/b] 治小儿温壮、伏热、伤寒、烦躁、面赤、气喘,夜热晓凉。
当归 芍药 甘草(炙) 大黄(蒸熟。各一分) 麻黄(去节,三分) 白术(麸炒) 荆芥穗(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半盏,葱白一寸,薄荷一叶,煎至三分,温温并三服。要泻,热服。

相关参考

《幼幼新书》 候痫法第四

《巢氏病源》欲发痫候∶夫小儿未发痫,欲发之候,或温壮连滞;或摇头弄舌;或睡里惊掣,数啮齿。如此,是欲发痫之证也。《千金》候痫法云∶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

《幼幼新书》 肌肤羸瘦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儿羸瘦候∶夫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气衰弱,不能荣卫于肌肤。凡小儿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挟伏热,皆令儿不能饮食,故羸瘦也。挟热者,即温壮身热,肌肉微黄∶其挟冷者,实时时下

《幼幼新书》 病后虚羸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儿虚羸候∶此谓小儿经诸大病,或惊痫,或伤寒,或温壮而服药,或吐利、发汗病瘥之后,血气尚虚脾胃犹弱,不能传化谷气以荣身体,故气力虚而羸也。钱乙论虚羸云∶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肌瘦。亦因大病或

胃热第三怎么用?《幼幼新书》 胃热第三

(脾热附)《巢氏病源》小儿胃中有热候∶小儿血气俱盛者,则脏腑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温壮,翕然体热。钱乙论∶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

壮热第二怎么用?《幼幼新书》 壮热第二

《巢氏病源》壮热候∶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体与温壮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其挟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挟宿寒者,粪白而有酸气。此二者腑脏不调,冷热之气俱

壮热第二怎么用?《幼幼新书》 壮热第二

《巢氏病源》壮热候∶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体与温壮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其挟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挟宿寒者,粪白而有酸气。此二者腑脏不调,冷热之气俱

小儿温壮怎么用?《圣济总录》 小儿温壮

论曰足阳明胃之经,主于肌肉,若小儿胃有伏热,或挟宿寒,皆令胃中不和,其气蒸郁发于肌肉,故令儿体热多睡,名曰温壮,其证大便黄而恶臭者,有伏热也,利下乃愈,若便白而醋臭者,有宿滞也,当微利损谷乃愈,古法去

《幼幼新书》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

《幼幼新书》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

痈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痈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痈疮候∶六腑不和,寒气客于皮肤,寒搏于血,则壅遏不通,稽留于经络之间,结肿而成痈。其状肿,上皮薄而泽是也。热气乘之,热胜于寒,则肉血腐败化为脓。脓溃之后,其疮不瘥,故曰∶痈疮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