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Posted 《金匮要略方论》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b]侯氏黑散[/b]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眼,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b]风引汤[/b] 除热瘫癎。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b]防己地黄汤[/b]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天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b]头风摩散方[/b]
大附子一枚(炮) 盐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b]桂枝芍药知母汤方[/b]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b]乌头汤方[/b]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b]矾石汤[/b]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b]附方[/b]
《古今录验》[b]续命汤[/b]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b]三黄汤[/b]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b]术附汤[/b]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右三昧物,每七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b]崔氏八味丸[/b]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b]越婢加术汤[/b]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相关参考

《金匮玉函经二注》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b]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b]〔衍义〕此证半身不遂者.偏风所中也.但臂不遂者.风邪上受也.风之所客.凝涩荣卫.经脉不行.分肉

《金匮要略方论》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脉证十七条方二首)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肺中寒,吐浊涕。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肝中风者,头目目闰,两胁痛,行带伛,令人嗜甘。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

《金匮要略方论》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脉证五十四条方十六首)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

《金匮要略方论》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

《金匮要略方论》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证三条方八首)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金匮要略方论》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五首)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

《伤寒杂病论》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

《金匮要略浅注》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b]妇人中风.七八曰.[/b][i](业已热除而身凉.而复)[/i][b]续来寒热.发作有[/b][i](一定之)[/i][b]时.[/b][i](因其病而问其)[/i][b]经水[/b][i](已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b]论二首[/b][b]脉证十七条[/b][b]方二首[/b](此三字。辑义偶脱。)肺中风者。(冒而肿胀。辑义。肿。讹作腹。诸本。皆作肿字。)肺中寒。按评热病论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b]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b]『注』新产之妇,畏其无汗,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