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
Posted 《删补名医方论》
篇首语: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删补名医方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删补名医方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之病,本由少阴之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也。今恶寒反见于发汗病解后,是寒邪已从汗解,太阳阳虚不能卫外而为阴之使也,则阳亡之兆已见于此。若无以桂枝汤攻表,非以扶阳反以亡阳也。故以芍药收少阴之精气,甘草缓阴邪之上行,附子补坎宫之少火,但使肾中元阳得位,在表之虚阳恶寒自解耳。
相关参考
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背恶寒,脉沉者。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注】少阴为寒
治滞下赤白,便脓血,后重窘痛。芍药(二两)当归(五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槟榔(三钱)木香(三钱)甘草(三钱)每服半两,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注】滞下起于夏秋,非外因湿暑,即内因生冷,湿蒸热郁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麻黄(一两)附子(炮,一枚)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注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一两)附子(去皮,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一两)附子(去皮,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根据桂枝汤法。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洗,二合半)黄芩(一两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洗,二合半)黄芩(一两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
主冶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附子(炮,三枚)甘(一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集注】程知曰∶湿与风
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大黄(二两)附子(炮,二枚)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取二升半,分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集注】喻昌曰∶仲景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