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怎么用?《颅囟经》 脉法
Posted 《颅囟经》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法怎么用?《颅囟经》 脉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法怎么用?《颅囟经》 脉法
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若有脉候,即须于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其脉候未来,呼之脉来三至,吸之脉来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为无患矣。所言定息,呼气未出,吸气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和平也。若以大人脉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即为有气,或脉浮如弓之张弦,此为有风,并可根据后方合药治之。或七至以下,此为冷候,亦宜根据后方合药疗之。或诊候取平,或忽而不见,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为神鬼之病,且合求祟,续宜使药或桃柳枝汤浴,煎饮子为使,一两颗桃心。
孩子脉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相关参考
《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若有脉候即须于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其脉候未来,呼之脉来三至;吸之脉亦三至;呼吸定息六至,此为无患矣。所言定息,呼气也出,吸气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
书名:颅囟经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之所存乃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已非全帙。内容首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之所存乃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已非全帙。内容首
夫颅囟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囟,故受名也。尝览《黄帝内传》,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仪阴阳之术,三才一元之道,采御灵机,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
[b]平和饮子[/b]小儿初生,可日与之。人参茯苓甘草(炙)升麻(各一分)上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月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盈月及百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b]又方[/b]治
[b]牛黄丸[/b]治小儿胎惊及痫,或心热。牛黄龙脑马牙硝铁焰粉(各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热水调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b]又牛黄丸[/b]治孩子惊热入心,疑成痫疾,面色不定,
初生小儿,鹅口撮噤,并是出胎,客风着颅脐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壮及烙之愈。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