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脾胃部第三

Posted 《脉经》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经》 脾胃部第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经》 脾胃部第三

脾象土,与胃合为腑(胃为水谷之腑)。其经足太阴(太阴,脾之脉也),与足阳明为表里(阳明胃脉)。其脉缓(缓,脾脉之大形也),其相夏三月(火王土相),王季夏六月,废秋三月,囚冬三月,死春三月。其王日戊己,王时食时、日;困日壬癸,困时人定、夜半;其死日甲乙,死时平旦、日出(并木时也)。其神意,其主味,其养肉,其候口,其声歌,其色黄,其臭香,其液涎,其味甘,其宜辛,其恶酸。脾俞在背第十一椎,募在章门(季肋端是)。胃俞在背第十二椎,募在太仓。上新撰。
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浓也,万物众色不同(脾主水谷,其气微弱,水谷不化。脾为土行,王于季夏,土性敦浓,育养万物,当此之时,草木备具、枝叶茂盛,种类众多,或青、黄、赤、白、黑色,各不同矣),故名曰得福者广(土生养万物,当此之时,脾则同禀诸脏,故其德为广大)。万物悬根住茎,其叶在巅,蜚蠕动,喘息,皆蒙土恩(悬根住茎,草木之类也。其次则蛾蚋几微之虫,因阴阳气变化而生者也。喘息,有血脉之类也。言普天之下,草木昆虫,无不被蒙土之恩福也)。德则为缓,恩则为迟,故令太阴脉缓而迟,尺寸不同(太阴脾也,言脾王之时脉缓而迟。尺寸不同者,尺迟而寸缓也)。酸咸苦辛,大(一作太)沙(一作涉,又作妙)而生,互行其时,而以各行,皆不群行,尽可常服(肝酸、肾咸、心苦、肺辛涩皆四脏之味也。脾主调和五味以禀四脏,四脏受味于脾,脾王之时,其脉沙一作涉,又作妙,达于肌肉之中,互行人身躯,乃复各行,随其四肢使其气周匝,荣诸脏腑,以养皮毛,皆不群行至一处也。故言尽可常服也)。土寒则温,土热则凉(冬阳气在下,土中温暖。夏阴气在下,土中清凉。脾气亦然)。土有一子,名之曰金,怀挟抱之,不离其身,金乃畏火,恐热来熏,遂弃其母,逃归水中,水自金子,而藏火神,闭门塞户,内外不通,此谓冬时也(阳气在中,阳为火行,金性畏火,故恐熏之,金归水中而避火也。母子相得益盛。闭塞不通者,言水气充实,金在其中,此为强固,火无复得往克之者,神密之类也)。土亡其子,其气衰微,水为洋溢,浸渍为池(一作其地)。
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此为脾之衰损。土以防水,今土弱而水强,故水得陵之而妄行)。愚医见水,直往下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脾胃已病,宜扶养其气,通利水道。愚医不晓而往下之,此为重伤,水气遂更陵之,上侵胸中,肺得水而浮,故言喘浮)。肝反畏肺,故下沉没(肺金肝木,此为相克,肺浮则实,必复克肝,故畏之沉没于下)。下有荆棘,恐伤其身,避在一边,以为水流(荆棘,木之类。肝为木,今没在下则为荆棘。其身,脾也。脾为土,土畏木,是以避在下一边,避木也。水流者,水之流路也。土本克水而今微弱,又复触木,无复制水,故水得流行)。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心火肝木,火则畏水而木畏金,金水相得,其气则实,克于肝心,故令二脏衰微,脉为沉伏也)。工医来占,因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转孔穴者,诸脏之荣并转治其顺。甘液,脾之津液。亭其阴阳,得复其常所,故荣卫开通,水气消除,肝得远着其根株。肝心为母子,肝着则心气得起,肺气平调,故言亭亭,此为端好之类)。肾为安声,其味为咸(肺主声,肾为其子,助于肺,故言安声。咸,肾味也)。倚坐母败,臭如腥(金为水母,而归水中,此为母往从子,脾气反虚,五脏由此而相克贼,倚倒致败宅臭而腥,故云然也)。土得其子,则成为山。金得其母,名曰丘矣。上四时经。
黄帝曰:四时之序,逆顺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乎?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曰:恶者何如?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名曰重强。
脾脉来而和柔相离,如鸡足践地,曰平。长夏以胃气为本。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脾脉来坚兑,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死。真脾脉至,弱而乍疏乍散(一作数),色青黄不泽,毛折,乃死。长夏胃微濡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濡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脾藏荣,荣舍意,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六月季夏建未,坤未之间土之位,脾王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千金》浮作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千金》作浮大而洪),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肾之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虽病即瘥。
脾脉苌苌而弱(《千金》苌苌作长长),来疏去数,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太阴脉也。脾脉急甚,为螈;微急,为脾中满,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大甚,为击仆;微大,为痞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微小,为消瘅。滑甚,为颓癃;微滑,为虫毒蛔,肠鸣热。涩甚,为肠颓;微涩,为内溃,多下脓血也。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营则肌肉濡,肌肉濡则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脾死脏,浮之脉大缓(一作坚),按之中如覆杯,,状如摇者,死。(一云状如炙肉)上《素问》《针经》、张仲景。

相关参考

《脉经》 肺大肠部第四

肺象金,与大肠合为腑(大肠为传导之腑也)。其经手太阴(手太阴肺脉也),与手阳明为表里(手阳明大肠脉也)。其脉浮(浮,肺脉之大形也)。其相季夏六月(季夏土王金相)。其王秋三月,废冬三月,囚春三月,死夏三

《脉经》 肾膀胱部第五

肾象木,与膀胱合为腑(膀胱为津液之腑)。其经足少阴(足少阴肾脉也),与足太阳为表里(足太阳膀胱脉也)。其脉沉(沉,肾脉之大形也),其相秋三月,(秋金王水相)。其王冬三月,废春三月,囚夏三月,其死季夏六

《脉经》 心小肠部第二

心象火,与小肠合为腑(小肠为受盛之腑也)。其经手少阴(手少阴心脉也),与手太阳为表里(手太阳小肠脉也)。其脉洪(洪,心脉之大形),其相春三月(木王火相),王夏三月,废季夏六月,囚秋三月(金王火囚),死

菜部第十怎么用?《幼幼新书》 菜部第十

[b]芜菁[/b]一名蔓菁。[b]石胡荽[/b]一名鹅不食草。[b]香薷[/b]一名香柔。或名香戌。

《脉经》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曰:人一息脉二至谓平脉,体形无苦。人一息脉三至谓病脉。一息四至谓痹者,脱脉气,其眼睛青者,死。人一息脉五至以上,死,不可治也。都(一作声)息病,脉来动,取极五至,病有六、七至也。扁鹊曰:平和之气,

人部第四怎么用?《幼幼新书》 人部第四

[b]黄龙汤[/b]陶隐居云∶别塞空罂口,内粪仓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黄龙汤。日华子云∶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渗取之。

《脉经》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者,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大彻,不足言,

米部第九怎么用?《幼幼新书》 米部第九

[b]胡麻[/b]一名巨胜,叶名青。[b]小麦奴[/b]陈藏器云∶麦苗上黑霉是也。[b]醋[/b]一名苦酒。[b]腐婢[/b]《本草》云∶小豆花也。[b]罂子粟[/b]一名御米。

果部第八怎么用?《幼幼新书》 果部第八

[b]豆蔻[/b]一名草豆蔻。俗亦呼为草果子。[b]枇杷叶[/b]《药性论》云∶用须火炙,拭去毛。[b]桃HT[/b]一名桃奴。是实着枝不落实中者。[b]杏仁[/b]《本草》云∶双仁者杀人。

兽部第五怎么用?《幼幼新书》 兽部第五

[b]白胶[/b]一名鹿角胶。[b]羚羊角[/b]陶隐居云∶真者,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也。[b]犀角[/b]《本草》注云∶凡见成犀物,皆被蒸煮。又有犀,并不堪药用。犀,文理细腻,斑白分明。[b]虎骨虎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