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

Posted 手汗症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手汗症中医治疗方法

很多人手会出汗,手总是湿湿的,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人体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治疗,手多汗在正常的情况下持续不了多长的时间,并且很多时候都是在大量运动之后才会出现手出汗的现象,如果平时不爱动还会出汗的话那么也不能完全的肯定就是异常的,不过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必须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如何采用中医来治疗手汗症呢?

手汗症中医治疗:

1.外治法

(1)轻粉方:川芎、白芷、藁本各30克,米粉90克。上药为末,用绵包裹,扑于身上。

(2)红粉方:麻黄根、煅牡蛎各30克,赤石脂、龙骨各15克。上药为末,以绢袋盛贮,如扑粉用之。适用于自汗、盗汗。

(3)五倍子研末,水少许调成糊状,睡前置于脐中,外用纱布固定。适用于盗汗。

(4)浮小麦100克,水煎,擦身。适用于自汗、盗汗。

(5)白矾、葛根各20克,煎水洗手足,每日数次。主治手足汗多。

2.饮食疗法

(1)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2)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黑豆)50克,龙眼肉15—20克,大枣30克,水煎服。适用于表虚及营卫不调之汗证。

(3)乌豆炆塘虱:乌豆(黑豆)60克,塘虱鱼500克。塘虱鱼挖去颈花(双侧)及肠脏,与乌豆一起放人瓦锅,加水用文火炆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自汗及盗汗。

(4)韭菜汤:韭菜150克,煮汤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盗汗。

(5)牡蛎汤:牡蛎肉3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盗汗。

3.预防调护 加强锻炼身体,避免思虑烦劳过度,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汗出之时,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后应及时擦干,应经常更换内衣。

以上就是对手汗症中医治疗的有所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手出汗可以有很多原因引起,如果单纯性的手部多汗,可以用乌洛托品搓手以及口服,外用尿素软膏,必要时可以到皮肤科进行手部的光疗或浅层X线照射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找对原因对症的治疗。

相关参考

手汗怎么用?《傅青主男科》 手汗

方用黄耆干葛(各壹两)荆芥防风(各叁钱)水煎壹盆,热熏温洗三次愈。

医学百科 汗症的辨证施治

汗的病变可以是汗腺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或是皮肤病变累及汗腺。因此,观察汗的变化,对于辅助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尤其对某些皮肤病,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汗的病变,在中医辨证

医学百科 中医治多汗症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

医学百科 治多汗症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即出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所致;或因素体阳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或因阴虚热扰,阳蒸阴分,津液外越所致。亦与某些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

医学百科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汗出如流珠者,属于中医的多汗症。当代中医将多汗症分自汗和盗汗。在《伤寒论》中,并没有严格区分自汗和盗汗,同样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多经方学者既用其治

医学百科 绿汗症秘方一则,中医偏方有用吗

绿汗一症,其汗出染衣如绿豆汁,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厌油,形体日渐消瘦,小便赤涩。现代医学认为,此症病因是内分泌紊乱。中医认为,此乃肝经湿热,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利温。现荐一验方于下:取焦山楂、炒栀仁、茯苓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

出汗异常包括多汗症、无汗症、色汗症、汗出不均症、臭汗症及尿汗症六种,对疾病皆各有其特定意义。[b]一、分部汗出的信号意义[/b]“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汗出可预兆体内湿热上蒸,因上蒸之湿热与头部之阳热、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

出汗异常包括多汗症、无汗症、色汗症、汗出不均症、臭汗症及尿汗症六种,对疾病皆各有其特定意义。[b]一、分部汗出的信号意义[/b]“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汗出可预兆体内湿热上蒸,因上蒸之湿热与头部之阳热、

汗症怎么用?《寿世保元》 汗症

一论小儿盗汗。寒热往来。胡黄连、柴胡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一丸至三丸。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食后和渣服之。一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汗症怎么用?《寿世保元》 汗症

(自汗盗汗)脉大而虚浮而濡者。汗。在寸为自汗。在尺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者。曰亡阳。不治。自汗者。无时而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卫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