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灯》 积聚瘕僻痞块
Posted 《医学传灯》
篇首语:社会的善意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让生活火起来,还是要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传灯》 积聚瘕僻痞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传灯》 积聚瘕僻痞块
血之所积.因名曰积.积久而后发也.气之所聚.因名曰聚.聚散不常之意也. 者.坚也.坚则难破.瘕者.假也.假血成形. 者.左右或有一条筋.脉拘急.大者.如臂.小者如指.如弦之状.故名曰 .因气而成也.僻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名色虽多.而痞块二字.可以该之.欲知治痞块之法.详察五积.其理自明.肝积居于左胁.大如覆杯.名曰肥气.久不愈令人发呃. 疟连岁不已.心积居于脐下.上至心下.其大如臂.名曰伏梁.久不愈令人烦心.肺积居于右胁.大如覆杯.名曰息贲.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成痈.脾积在胃脘右侧.腹大如盘.名曰痞气.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为黄胆.斯四积者.从何而生焉.盖因饮食不消.着于气怒.痰行过其处.必裹一层.血流过其处.必裹一层.痰血共裹之.则不能不成块矣.但上部气多血少.不致活而成痞.治以化痰为主.而活血兼之.宜用消积二陈汤.若痛无形质.不时而发者.非即癖.宜用柴胡疏肝散.至于肾积居于脐下.在女子多因血滞不行.男子多因食积所成.按之不移.方为积病.因于血者.宜用加味柴物汤.因于食者.宜用二陈消食之剂.至若活而成痞.千金保命丹.大有殊功.秦越人云.肾积居于脐下.上下无时.有若江豚拜浪.名曰奔豚.久不愈令人喘急.骨痿少气.据此看来.又有积散不常之意.不可以积名也.此因下焦虚寒.寒气从腰而入.自后冲前.所以小腹作痛.宜用桂枝独活汤.温经散邪为主.不用大补.内经云.凡治积块.衰其大半而止.块去须大补.若必欲攻之无余.多致积散成臌.至于脾气大虚.神思倦怠者.当以大补元气为主.正气盛则邪气自退.此不易之法也.内热不受补者.脉来弦数者.极为危笃难医.虽然积块固属实症.倘按之无形.多因七情气滞.肠中汁沫.与气相抟.故作痛也.亦用加减柴物汤.[b]消积二陈汤[/b]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杏仁 枳实 玄明粉 石菖蒲 归尾 赤芍
内热加黄芩.有滞加浓朴.痛甚加莪术.
[b]柴胡疏肝散[/b]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陈皮 白茯 白芍 香附 枳壳 玄胡
内热.加山栀.
[b]加味柴物汤[/b]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香附 玄胡
[b]桂枝茯苓汤[/b]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香附 桂枝 细辛 独活
肾积奔豚.乃寒气从腰眼而入.肠中汁沫凝聚作痛.故用二陈以行汁沫.桂辛独活以散外邪.不可妄补.
相关参考
经外穴名。《类经图翼》:“积聚痞块,久痞,灸背脊中命门穴两旁各四指许是穴,痞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积聚痞块。在第二腰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主治积聚痞块,胃痛,肠鸣,消化不良
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吞下。瓦楞子能消血块,次消痰。
病名。①泛指腹内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
病名。①泛指腹内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
暑热发于季夏.此其常也.亦有伏藏日久.留于少阳胸胁部分.以致微寒微热.恶心自汗.小便短少.脉来沉弦细数.即其候也.宜用香茹六君子汤.若脉不甚虚者.去参术名香茹二陈汤.
霍者.挥霍眩晕.乱者.心神烦乱.若上吐下泻.不烦乱者.谓之吐泻.非霍乱也.夫霍乱之因.由于暑食伤脾.中州郁结.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者.则吐泻齐作.初起之时.
内科著作。二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综合历代名著名医家的卓越见解,融会其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实用。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