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热病

Posted 《时病论歌括新编》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热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热病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乃冬伤正令之微寒,未即发病,至交立夏,久伏之气,随时令之热而触发。初起发热汗出,口渴心烦,不恶寒而反恶热,脉洪大,是为热病也。此病较晚发发作而更晚,比诸温伏邪更深,此其特点。初起宜用清热透邪法。如热势不衰,则继用清凉荡热法。倘兼恶寒,脉象浮紧,是有夏时暴寒所加,寒在外而热在里,先用辛凉解表法以透其外。外邪得透,再用清凉之剂荡其里热。如脉不浮紧,又无恶寒,误用辛温之剂伤其津液者,宜清热保津法加西洋参、石膏治之。倘兼恶风微汗,脉浮缓,此表有风邪所加,风在外而热在里,当用辛凉解表法以先解其外。若舌苔化燥,谵语昏狂,急用清凉荡热法加紫雪丹治之。发斑加黄连、栀子;发疹加荷叶、牛蒡。但须注意,热病最易伤阴,时刻都应注意保阴为要,辛温劫液之剂,慎勿浪用。
『歌括』
冬寒久伏夏热病,时令之邪触发成。
初病热汗心烦渴,不寒恶热脉来洪。
首用清凉透邪法,不衰清凉荡热宗。
暴寒在外热在里,辛温解表透外行。
清凉荡热透里邪,不寒不浮勿伤津,
误用辛温伤津液,清热保津加膏参。
倘兼恶风汗微出,浮缓里热外有风。
宜用辛凉解表法,先解其表奏效宏。
若有谵狂苔化燥,清凉荡热紫雪斟。
发斑连栀疹荷旁,热病注意防伤阴。

相关参考

《时病论歌括新编》 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时病论歌括新编》 (五)风热

春应温而反热,是为非时之气。所感之风,风中必夹热气,故名风热。此不但与风温为两途,抑且与热病为各异。盖风温、热病,皆伏气也;风热之邪,是新感也。初起寒微热甚,头痛而昏,或多汗,或咳嗽,或目赤,或涕黄,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清热保津法 同卷一[三---(八)]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清热保津法 同卷一[三---(八)]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湿痢

湿痢,有寒湿、热湿之分。寒湿为痢,腹微痛而后坠,胸痞闷而不渴,不思谷食,小便清白或微黄,痢下白色或为豆汁,脉缓近迟,宜用温化湿邪加木香治之;热湿为痢,里急后重,忽思饮,饮亦不多,忽思食,食亦乏味,小便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虚疟

元气本虚,感邪患疟者为虚疟。其症寒热交作,自汗倦卧,饮食并减,四肢无力,脉象举按俱弦,寻之则弱。宜以补气升阳法治之。又有久疟脾胃虚者,亦名虚疟也,盖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寒则洒洒,热则烘烘。脉象浮按

《时病论歌括新编》 九味羌活汤

『主治』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风,温病热病等。『药物』羌活、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白芷、黄苓、生地、甘草。加生姜、葱白。『服法』煎服。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甘咸养阴法

『方歌』甘咸养阴咳血症,久嗽潮热损及阴。干地龟板旱莲草,淡菜丹皮阿女贞。『药物』干地黄、龟板、阿胶、旱莲草、女贞子、丹皮、淡菜。『方解』此治热伤血络,损及阴分,潮热咳嗽之法。干地甘寒,龟板咸寒,皆养阴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二)调中开噤法

『方歌』调中开噤痢不食,潞党黄连半夏制。藿香石莲陈苍术,绝不欲食连去之。『药物』潞党、黄连、制半夏、藿香、石莲肉,加陈仓米。『方解』主治下痢不食或不能食(噤口痢)。凡噤口痢脾胃俱惫,潞党补其中州,黄连

《时病论歌括新编》 大定风珠方

『主治』热病灼阴,或误表妄攻,以致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药物』生地、白芍、阿胶、麦冬、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鸡子黄、麻仁、五味子、炙甘草。『服法』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