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怎么用?《气功外气疗法》 丹田
Posted 《气功外气疗法》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田怎么用?《气功外气疗法》 丹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田怎么用?《气功外气疗法》 丹田
【位置】丹田有上、中、下三个。下丹田又称气海、神炉、天根等,在脐下1.3寸,向内3寸处。中丹田又叫黄庭、上金、玄窍,在膻中穴内3寸处。上丹田又叫干顶、天谷、内院、泥丸,在印堂穴内3寸处。《大成捷要》认为穴位的大小是“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有人也认为丹田是指人身体的三个部位,即下丹田在会阴穴至气海之间,中丹田在神阙至膻中之间,上丹田在两眉间至额颅之间。【应用】丹田是练气功培养真气和凝聚真气,筑基通周天,气行任脉的重要穴位。又是发放外气以激发、调整病人气机的重要位置。
(一)下丹田为气功练精化气,意守的重要穴位,古人有“凝神入气穴”之说,即意守下丹田的练气方法。用外气调整患者逆乱的气机时,必引导其气归于丹田,这叫引气归原。向下丹田发气有鼓舞、激发、聚练气机,驱除邪气的作用。
(二)中丹田为气功练气化神的地方。练功或外气导引气机,若不得法而使气上逆于中丹田,凝聚而不散,常可引起胸闷、胸痛、憋气等症。
(三)上丹田是气功练神还虚之处。意守上丹田可以益智,能开发人脑的潜能。但功夫不到或处理不当,意守此处常可引起头痛、头晕。从印堂穴,以震颤手法向上丹田发放外气,有催眠、安神、调整上焦气机的作用。但用三点拉线法发气,常可引起病人头晕、头昏、或昏厥等症状,应当注意。
相关参考
点射形导气是在练九九阳功的基础上,丹田之气震动自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手式,将丹田震颤之气,运达于手,使其外形在意念的控制下做不同频率的震颤,内气亦随之震颤而发放于外。其特点是:静则成点,动则震颤,一点接
【位置】脐下1.5寸。【主治】腹痛,腹胀,痛经,闭经,气机紊乱,气不归原。【应用】气海又名脖映、下肓、丹田,是任脉之脉气所发,男子生气之海,又为元气之所归,腹部纳气之根本。向本穴发气,有激发调动元气,
【位置】脐下3寸。【主治】元气亏虚,腹痛,痛经,闭经,遗尿,消渴,眩晕等。【应用】本穴又名丹田、大海、精露、利机、大中极、肓之原。为任脉腧穴,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交会穴,三焦之气所生之处。为男子
【位置】在两乳之中间。【主治】胸闷,气喘,咳嗽,胸痛,产后乳汁少,乳痈,背痛。【应用】本穴又名元兀、元见、上气海、中丹田,为任脉经气所发,宗气之海,是气之会穴。故向本穴发气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理
(一)摆好姿势,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首先意想自己身体内之浊气,随呼气从全身毛孔、口、鼻排出,共3口。再叩齿36通,搅舌咽津3口,意想天地之清气随咽津而下至丹田,充养全身。(二)调匀呼吸,排除杂念,意守
练气是外气疗法导气、发功的基础功夫。医者首先通过长期静功和动功的艰苦锻炼,使体内气机的升降开合得到调节,并逐渐积蓄内气,使内气充实,下沉丹田,气脉运行周遍全身,达到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程度,
九九阳功,是在练易筋经的基础上,采用震桩的姿势,使丹田之气鼓荡,并按一定的姿势、呼吸、意念,使气在周身运动,以增强体质与气的活力,是外气疗法的主要手法,如震法、颤法及点射形导气发功的基础功夫。[b]一
[b]一、动静结合[/b] 练气要选择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动功和静功,二者结合起来锻炼。练静功之目的是练气积气,使丹田充实,或进一步开通大小周天。而练动功则能疏通气机,使四肢百骸经络通畅,更有助于静功
[b]一、动静结合[/b] 练气要选择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动功和静功,二者结合起来锻炼。练静功之目的是练气积气,使丹田充实,或进一步开通大小周天。而练动功则能疏通气机,使四肢百骸经络通畅,更有助于静功
气功学术语。三丹田之一。出《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部位在两眉间,《东医宝鉴》引:“上丹田,藏神之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