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口不合怎么用?《中医词典》c~d 疮口不合
Posted 《中医词典》c~d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疮口不合怎么用?《中医词典》c~d 疮口不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疮口不合怎么用?《中医词典》c~d 疮口不合
病证名。指疮疡溃后久不敛口。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多因正虚邪恋所致。证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汤;如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数者,应滋补肝肾,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若疮口肉色晦暗,肢冷自汗,脉细微,舌淡苔薄者,宜用桂附八味丸培补肾阳;若见脾胃虚弱,食欲欠佳者,可用四君子汤健脾养胃;若疮口脓血将尽,腐肉已脱,治宜生肌收口,外敷用药亦应审辨伤口,分别使用去腐、去腐生肌、生肌等不同药贴。如红升丹、白降丹、生肌散、八宝丹等。相关参考
●治痈久而疮口不合,其肉白而脓血少,此为疮口冷滞,乃病患气血枯竭不潮,于疮遂致如是,合用白北艾汤洗,神异膏贴,多服排脓内补散。每日用好北艾叶一把,入瓦器内浓煎汤。避风处乘热用艾汤浇洗疮口四围净肉,以旧
证名。指疮面肉芽组织增生,久不愈合之病证。见《外科启玄》卷十一。又名蠹肉。多因疮口换药不及时或局部用药不当刺激疮面所致。治疗可用乌梅肉捣烂敷贴;或乌梅烧灰,加少量轻粉外用;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或可考虑
方剂学名词。系散剂之一。即掺散用的外用药粉。一般用于掺放膏药中心或油膏中,贴在疮疡或穴位上;或直接掺布于疮面,或粘附于药线插入疮口内。由于掺药处方不同,临床作用也各不相同。
指高突于疮口之增生肉芽组织。出《外科理例》卷一。即胬肉。详该条。
隔饼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又称豆豉灸。将淡豆豉粉末用黄酒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痈疽发背溃后久不收口,疮色黑暗者,可促使疮口愈合。
病名。十三丁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症见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疮口周围有浆液渗出,其中心凹陷色赤,如钱孔大小。治疗见疔疮条。
证名。痈疽疮疡面之恶肉经治难消者。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患者疮口有恶肉突起者,名曰毒根。治宜去腐化瘀,祛毒活血,外治可用平安饼外贴,再以阳和解凝膏盖之,一日一换。或用煅研极细之铜绿掺之外用膏盖之。
病名。流痰之一种。指流痰发于踝关节者。见《疡科心得集》卷中。本病初起踝部漫肿隐痛,跛行,关节活动受限,伴见身热,食少,神疲等症;日久疮口溃烂难敛不愈,流出毒水稀脓,脚常呈马蹄形畸形,并可见有死骨脱出。
病名。流痰之一种。指流痰发于踝关节者。见《疡科心得集》卷中。本病初起踝部漫肿隐痛,跛行,关节活动受限,伴见身热,食少,神疲等症;日久疮口溃烂难敛不愈,流出毒水稀脓,脚常呈马蹄形畸形,并可见有死骨脱出。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此法适用于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临床可随证选用,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