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四时伤寒不同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纲目》 四时伤寒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纲目》 四时伤寒不同

冬为伤寒,春为温病,夏为暑病,秋为疟。
一岁长幼病相似,为温疫。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一身尽痛,为湿。身反张,为 。
阴阳大论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若能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惟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寒毒,藏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病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者,要在辨其病原寒、热、温三者之异,则用药冷热之品味判然矣。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治亦不同。(冬温应常纪者有三∶岁少阴司天之政,五之气;阳明司天之政,终之气;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皆病冬温。
其不应常纪而反常者,则不可候之,而随时变易也。)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者,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凡四时伤寒,通宜补散。故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发散剂。血虚者,四物汤加发散剂。东垣治风湿,用补中益气加羌活、防风、升麻、 本、苍术。海藏治风湿无汗者,用神术汤,有汗者,用白术汤;治刚 ,用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柔 用白术汤加桂心、 、术;治风湿用白术汤随证加药;治中 脉弦细芤迟者,用黄 汤。此皆与仲景所谓辛苦之人,触冒之病伤寒同意也。

〔丹〕仲景论伤寒而未及乎中寒,先哲治冒大寒昏中者,用附子理中汤,其议药则得之矣。曰伤、曰中,未有议其异同者。夫伤寒有即病,有不即病,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束,肌腠自密,郁发为热,病邪循经而入,以渐而深,初用麻黄、桂枝辈微表而安,以病体不甚虚也。若中寒则仓卒感受,其病即发而暴,因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发,温补自解,此气大虚,不急治则死矣。
伤寒、伤暑、伤湿,亦如伤寒之渐入也。中风、中暑、中湿,亦如中寒之暴受也。中寒治法见卒中暴厥门。

相关参考

《医学纲目》 热入血室续法

□〔云〕妇人伤寒中风,治法与男子无异,惟热入血室、妊娠伤寒则不同也。宜以四物安养胎血,佐以汗下之药治之。妇人伤寒中风,自汗头痛,项背强,发热恶寒,脉浮而缓。恐热入血室,故倍加芍药,[b]桂枝加芍药汤[

温病续法怎么用?《医学纲目》 温病续法

□〔《活》〕夏至前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其脉浮紧者,温病也。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盖因春温暖之气而发也。治温病与冬月伤寒、夏月热病不同,盖热轻故也,升麻解肌汤最良。热多者

《伤寒捷诀》 伤寒有时气瘟疫不同

春气温和夏暑热.秋气清凉冬凛冽.四时正气自调匀.不犯寒邪无病孽.冬时严寒欲周密.君子深藏宜入室.中而即病曰伤寒.触冒寒邪成此疾.毒瓦斯入深不即病.至春与夏邪方出.春为温病夏为暑.变态无端病非一.若乃时

妇人伤寒怎么用?《医学纲目》 妇人伤寒

冬为伤寒怎么用?《医学纲目》 冬为伤寒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治法除湿、暑、疟疾外,皆伤寒法也。)

《医学纲目》 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

□〔《灵》〕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脏之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寒热病篇王海藏云∶脑须鬓颐四处亦为痈疽必死之处。)□〔涓〕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颐接骨处,阴根根上毛

《医学纲目》 卷之三十·伤寒部

《医学纲目》 地理高下左右占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

《医学纲目》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医学纲目》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