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痢疾论

Posted 《古今医彻》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痢疾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痢疾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痢疾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痢疾论

大凡治疟之法.宜先缓而后急.治痢之法.宜先急而后缓.何哉.疟之始发也.其势猛悍.而遽欲以止之.则邪不伏而反炽.使及其既衰.即须急以培焉.除邪养正.乃不至于迁延.所谓避其来锐.击其惰归.此一法也.痢之始作也.其来弥漫.而不急以夺之.则浸淫而溃决.即当其少缓.尤须有以调焉.邪尽气和.庶不成乎休息.所谓及锋而用.善刀而藏.此又一法也.盖痢古称滞下.又名肠 .分明指湿热伤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阳.蕴酿而成.丙火自焚.庚金受囚.化物传道之令俱废.脓血稠粘.后重逼迫.滞而不舒也.仲景用大黄汤涤之.取其滋润轻快.一洗而空.诚妙法也.特恐元气有不胜耳.河间芍药汤.用芩连清火.归芍调血.木香槟榔.理气止痛.甘草和中.或加肉桂为引.所云调血则便血自愈.理气则后重自除.无论赤白.皆当遵此为法.若夫虚寒一症.腹痛频迸.下积纯白.或时兼赤.滑而不禁.脉微弱而畏寒.则人参附子理中汤.必不可少.至于久痢.元气衰惫.下痢不止.肢体浮肿.脉来虚微.补中益气.倍参加桂附肉果粟壳.又岂容须臾缓哉.更有下多亡阴.大肠不行收令.虚坐弩责.则于升提中.兼以滋阴为主.迨食积宜消.感寒宜发.暑湿宜清.又在临症变通.难以执一见也.
[b]【治验】[/b]
一徐太夫人六旬患痢.噤口不食.服开胃等药转剧.六脉虚数.余以人参二钱.黄连一钱.连进四五次.遂能食而痢止.
一人年五旬.向有冷积痛.一日患痢.初起便滑.下积纯白.诊其脉微细.余即以人参理中汤.连进而愈.此不可以常格拘也.
一儒者场后患痢.医与解表消导清热罔效.余切其脉软弱.两尺倍甚.以八味汤四剂渐减.后以人参调理.盖痢未有不伤肾.况年少不禁者乎.
[b]芍药汤[/b]
芍药(一钱半)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八分) 炙甘草(三分) 槟榔(一钱) 木香(五分)
水煎服.痛不止或加桂五分.痢不减渐加大黄.
[b]真人养脏汤[/b] 治虚寒痢疾.久而不愈.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半,土炒) 当归(一钱) 白芍药(一钱半) 木香(八分) 炙甘草(三分) 肉桂(八分) 肉果(面裹煨) 粟壳(醋炙) 诃子肉(面煨各一钱)
水煎服.
[b]浓朴汤[/b] 治饮食停滞下积者.
浓朴(一钱姜制) 枳实(一钱麸炒) 莱菔子(一钱焙研) 木香(五分) 黄芩(一钱) 广皮(一钱) 山楂(一钱半) 豆豉(一钱) 炙甘草(三分) 柴胡(七分) 槟榔(一钱)
加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相关参考

痢疾论怎么用?《症因脉治》 痢疾论

秦子曰∶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而不得便,既便而复登厕,逼迫恼人。若但泻水谷,不滞脓血,此名水泻,而非痢疾矣。痢疾要分外感内伤,天行自感。盖夏秋外感时行之痢,手足阳明

《古今医统大全》 痢疾门(第七)

小儿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饮食过伤、停滞不能克化;又为乳母恣食生冷、热毒、浓味以传之;又为风寒、温热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里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热,无

痢疾续论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痢疾续论

次男元犀按∶近传治痢有三禁。一曰发汗。盖以下利一伤其津液,发汗再伤其津液,津液去则胃气空,而下出之浊气,随汗势而上入胃中,遂成胀满难治。二曰利水。盖以痢疾里急后重,滞痛难忍,若前阴过利,而后阴愈涩,而

痢疾续论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痢疾续论

次男元犀按∶近传治痢有三禁。一曰发汗。盖以下利一伤其津液,发汗再伤其津液,津液去则胃气空,而下出之浊气,随汗势而上入胃中,遂成胀满难治。二曰利水。盖以痢疾里急后重,滞痛难忍,若前阴过利,而后阴愈涩,而

《中医词典》k~l~m 《痢疾论》

痢疾专着。四卷。清·孔毓礼撰。刊于1752年。孔氏认为“瘟疫而外,惟痢疾最险恶,能死人于数日之间”。遂集前人有关方论,参以个人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书中对痢疾的病因、病证和辨证治疗论述颇详,全书

《古今名医汇粹》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罗给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胃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送八味丸,二剂而愈。此等证候,因痢药致损元气,肢体肿胀而死者不可枚举。少宗伯顾东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坠,或用疏导之剂,两足肿胀,食少体倦,

调经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调经论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阴虚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阴虚论

夫阴寒者.肾中之真火衰也.阴虚者.胃中之真水亏也.真火衰.则有寒而无热.真水亏.则有热而无寒.经曰.阴虚则发热是也.世或不察.见其发热.动曰伤寒.舛误悖谬.莫可言状.殊不知与伤寒二字.绝不相干.试诊其

肿胀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肿胀论

经曰.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昏属于脾.又曰.诸腹胀大.敲之如鼓.皆属于热.盖气郁则生湿.湿郁则生热.湿热相搏.肺失清肃之令.则水不行而为肿.脾失健运之司.则谷不磨而为胀.甚且清阳不走上窍.浊阴不

太阳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太阳论

经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又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以其经从头项下肩膊挟脊抵腰中.其所统者大.其所循者远.故易以犯.犯之则恶寒发热.独甚于他经.仲景以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