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喘论

Posted 《古今医彻》

篇首语:时间仿似一条直线,没有起点,亦无终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喘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喘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喘论怎么用?《古今医彻》 喘论

尝慨天地人.三才也.天地一日夜.凡二息.则亘古不弊.人一日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则度百岁乃去.何若是之相悬哉.盖天地之气合.而人之气分.天地之于人.又未始须臾而离.彼春之温.为夏之热.彼秋之忿.为冬之怒.人在气交中.一呼则以天之气而接人之气.一吸则以人之气而接天之气.所谓天食人以五气是也.况呼出心与肺.在上为阳.吸入肾与肝.在下为阴.脾居中州而调之.故徐而不迫.则合其一万三千五百息之常度也.若有所劳倦.则气耗而喘出于肺.有所忧虑.则气结而喘出于心.有所饥饱.则气馁而喘出于脾.有所暴怒.则气逆而喘出于肝.有所纵欲.则气竭而喘出于肾.故在脾肺者益其气.气得补而喘自止.在肾肝者滋其阴.阴得返而喘自定.虽有痰喘水喘火喘.及六淫之邪.为患最多.亦不过标者其暂.而本者宜固也.试观之天地.有时而怒涛.有时而晦冥.有时而奔溃.有时而崩陷.其暴疾之可畏实同乎喘.而终古不坏者.不失其潮汐之常.而以清以宁者如故也.而人之患喘者.使其清升浊降.不改故常.即至诸邪交侵.亦安足虑哉.如余治喘证多矣.未有若儒者钱曾一室人.庚戌秋.患喘二旬余.始延治.比至.闻声如痰哮.按脉则微促.心肺肾肝.壅逆而上.痛不可忍.上膈则实.下腹则空.检方药.消痰降气无遗用.余因谓曰.此阴虚发喘.因喘而阴将绝矣.约以六味汤加杜仲阿胶.连进二十剂可愈.否则不救.当晚即进一剂.觉胸膈痛遂止.阅旦视之.谓曰.此药不胜病.亟取煎剂.余坐进之.连饮二盏.胸次觉宽.遂命以一日三剂.由是喘定索粥.五脏安和.得保其生.可见天地间之理.固有至正不易者.而岂容泛泛哉.
一丙午季秋.幼儿患肺风痰喘.因避热乘凉所致.痰喘四五日.胸骨俱高.消痰降喘药.俱不效.延郡中曹子叔明视之曰.此虽天热.而肺则受寒也.以麻黄三分.杏仁五粒.桔梗枳壳广皮荆防前胡之属.进一剂而得汗.喘稍定.余以贝母栝蒌霜连饮之.以保破残之肺.获安.向非叔明见之精切.则喘何由而定哉.因录之以鸣感.且以示后之同患者.
[b]三拗汤[/b] 治寒湍.
麻黄(一钱) 杏仁(十粒) 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b]苏子栝蒌汤[/b] 治痰火发喘.
苏子(研) 桑白皮(蜜炒) 川贝母(去心研) 栝蒌霜(各一钱) 杜仲(一钱盐水炒) 茯苓(一钱) 广皮(一钱) 前胡(一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三分炙)
姜一片.水煎.热甚加黄芩.
[b]二冬汤[/b] 治肺火而喘.
天门冬(一钱半去心) 麦门冬(一钱去心) 款冬花(一钱) 紫菀茸(一钱)桔梗(一钱) 甘草(三分) 广陈皮(一钱) 川贝母(一钱) 百合(一钱) 马兜苓(一钱) 阿胶(一钱)
水煎.
[b]半夏汤[/b] 治水逆而喘.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桑白皮(一钱) 广皮(一钱) 泽泻(七分) 白术(一钱)
姜枣水煎.
[b]仲景用木防己汤[/b]
木防己(二钱) 石膏(二钱) 桂枝(一钱) 人参(二钱)
水煎.

相关参考

《古今医彻》 卷之二杂症

《古今医彻》 卷之三杂症

《古今医彻》 卷之一伤寒

《古今医彻》 卷之四女科

《古今医彻》 卷之四五大病

《古今医彻》 发疹(附)

疹者.太阴肺经风热所致.与绝不相同.而治法亦异.盖疹之发也.乘于时气.无论长幼男女.传染不一.或呼子.或称麻子.吴俗则为之痧.总名曰疹.乃另一种.非疹之疹也.其形密似针头.其色淡若桃花.头面愈多者佳.

序二怎么用?《古今医彻》 序二

怀子抱奇氏.少治儒术.壮岁弃去.HT家学济世几三十年.功大溥.顷之又HT为施诸利济.不若垂之于言.功益大溥.爰着伤寒医彻一书.勒成一家言.自余杂症次举.遂贻顾子使讨论之.愿子乃言曰.嗟夫.古之君子.皆

《古今医彻》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古今医彻》 阳明少阳论

经曰.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夫同是受寒.不日一日.独日二日三日者.盖传经之邪居多.而自感者少.自感则

瘰怎么用?《古今医彻》 瘰

经云.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言治法也.而余取以治瘰.尤不易之法也.东方者.木也.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属之.阴不足.则阳有余.肝胆主节.筋无血养.则火自甚而金不能平.木反侮之.于是喉之两傍.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