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怎么用?《圣济总录》 痛痹

Posted 《圣济总录》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痛痹怎么用?《圣济总录》 痛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痛痹怎么用?《圣济总录》 痛痹

论曰∶《内经》谓寒气胜者为痛痹。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痛本于寒气偏胜,寒气偏胜,则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治宜通引营卫,温润经络。血气得温则宣流,自无壅阏也。
治风湿痹,四肢疼痹,拘挛浮肿。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各二两) 防己 桂(去粗皮) 芎 芍药 麻黄(去根节各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枣一枚去核,煎取一盏,去滓温服。连三服后,以热姜粥投之,汗出为度。
治风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桂(去粗皮一两半) 干姜(炮三两)
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夜一。
治风湿痹,腰脚疼痛不可忍,久不瘥者。去毒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脐) 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各一两) 白僵蚕(直者,炒三两) 防风(去叉三分)
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夜一。
治诸风寒湿骨肉痹痛。当归摩膏方。
当归(切,焙) 细辛(去苗叶各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 生地黄(一斤切,研,绞取汁) 天雄(十枚去皮脐,生用) 白芷(三分留一块不锉,全用) 芎 (半两) 丹砂(研一两) 干姜(炮三分) 乌头(去皮脐,生用一两三分) 松脂(四两) 猪脂(五斤别炼,去滓)
上一十二味,先将八味锉如大豆粒,以地黄汁浸一宿,与猪脂、松脂同慢火煎,候至留者一块白芷黄色,以浓绵滤去滓,瓷合盛,入丹砂末,不住搅,至凝即止。每用药用火炙手,摩病处千遍。
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宜服茵芋浸酒方。
茵芋(去粗茎) 萆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狗脊(去毛)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石斛(去根) 生姜(各一两半)
上九味, 咀,以生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两宿。每服一盏或二盏,温服。服尽酒一半,更可添新酒浸之。觉药味淡,即再合。

相关参考

痛痹怎么用?《凌临灵方》 痛痹

康左(七月)寒湿下注,足三里筋络肿痛,不能任地。《内经》云∶伸而不能屈,病在骨是也,脉弦缓,治宜和营,以逐风湿。照邱方加熟附片、威灵仙。

痛痹怎么用?《凌临灵方》 痛痹

康左(七月)寒湿下注,足三里筋络肿痛,不能任地。《内经》云∶伸而不能屈,病在骨是也,脉弦缓,治宜和营,以逐风湿。照邱方加熟附片、威灵仙。

痛痹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痛痹

留着之邪,与流行荣卫真气相击搏,则作痛痹。若不干其流行出入之道则不痛,但痿痹耳。随其痹所在,或阳多阴少则为痹热,或阴多阳少则为痹寒。虽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至四时刺逆从篇,于六经皆云有余不足悉为痹

痛痹怎么用?《续名医类案》 痛痹

张三锡治一妇,月中着恼,素体浓多痰,臂痛移走,两足且肿,以为虚治,服参、归,痛益甚,恶心迷闷。作郁痰治,二陈、越鞠加秦艽、丹皮,二服稍减。大便四五日不去矣,投搜风丸后,用化痰舒气,二陈、二术、酒芩、酒

痛痹怎么用?《续名医类案》 痛痹

方勺云∶一人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或云中湿,或云香港脚,药悉不效。周言亨言是血气凝滞所致,用元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元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

《灵素节注类编》 行痹痛痹着痹

[b]《素问·痹论》帝曰∶痹之安生?岐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b]风为阳,寒湿为阴,三气杂合而成痹病。风阳而性动摇,伤卫气,故风多则流

《医学纲目》 痛痹(即痛风)

□〔丹〕痛风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过。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气,则气血之运或迟或速,而疾作矣。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

《医学纲目》 痛痹(即痛风)

□〔丹〕痛风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过。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气,则气血之运或迟或速,而疾作矣。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

《圣济总录》 《政和圣济总录》序

生者天地之大德,疾者有生之大患,方术者治疾之大法。昔者神农氏、黄帝氏独观太初,旁烛妙有。味百药以辨物,审百疾以全生。其制名,其取类,其正君臣,其立佐使,其见于太素玉册之书,雷公岐伯之问。盖皆开神明之蕴

《圣济总录》 《政和圣济总录》序

生者天地之大德,疾者有生之大患,方术者治疾之大法。昔者神农氏、黄帝氏独观太初,旁烛妙有。味百药以辨物,审百疾以全生。其制名,其取类,其正君臣,其立佐使,其见于太素玉册之书,雷公岐伯之问。盖皆开神明之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