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栀子大黄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栀子大黄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集解】
魏荔彤曰: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甚而痛,栀子大黄汤主之,盖为实热之邪立法也。
酒家积郁成热,非此不除也。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抓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注】
酒疸,心中懊□,或心中热痛,脉沉实者,当下之。若心中热欲吐,脉浮弱者,当吐之,而反下之则为逆也。若其人素有劳倦,下之则热入于脾,顷时腹满如故,则成谷疸也。若其人素有女劳,下之则热入于肾,虽黄微黑,久久必变为黑疸也。目青者精伤也,面黑者肾伤也,心中如啖蒜齑状胃伤也,大便黑色血伤也,皮肤不仁血痹也,此等证皆因酒疸,脉浮弱者,应吐而反下之之误使然也。
【集注】
赵良曰:酒疸之黑,非女劳疸之黑也,盖女劳之黑,肾气所发也;酒疸之黑,败血之黑也。因酒之湿热伤脾胃,脾胃不和,阳气不化,阴气不运,若更下之,久久则运化之用愈耗矣。气耗血积故腐瘀,浊色越出面为黑,味变于心咽作嘈杂,心辣如啖蒜齑状。荣血衰而不行于皮肤,抓之不仁,输于大肠,便如黑漆,其目青与脉浮弦,皆血病也。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按】
诸黄,谓一切黄也。皆主猪膏发煎,恐未必尽然。医者审之,此必有脱简也。
【集注】
程林曰:扁鹊有『黄经』、『明堂』有烙三十六黄法,皆后人所未见,唯『圣济总录』载三十六黄,方论详明,治法始备。今猪膏发煎,能治诸黄,当是黄之轻者,可从小便而去,至若阴黄、急黄、女劳之属,岂猪膏发煎所能治乎?医者审之。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医宗金鉴》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

《医宗金鉴》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注】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一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

《医宗金鉴》 枳实栀子鼓汤方

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枚豉(绵裹)一升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方解】是方也,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者,是欲水之

《医宗金鉴》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擘)十五枚甘草(炙)一两黄柏二两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按】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注】阳明病无汗,不以葛

《医宗金鉴》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芒硝三合瓜子半升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集解】李□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

《医宗金鉴》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炮)三枚细辛二两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注】病腹满,里证也

《医宗金鉴》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注】详见『伤寒论·

《医宗金鉴》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心下有痰饮,胸□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注】此承上条详出其证,以明其治也。心下有痰饮,谓痰饮之水流在膈间,故胸□支满;支满则阻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