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养巧治病》 细菌性痢疾
Posted 《自我调养巧治病》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自我调养巧治病》 细菌性痢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我调养巧治病》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上包括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其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为特点。中医认为本病为饮食不洁,湿热疫毒入侵所致,临床上可分为四型。(1)湿热痢。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脓血痢、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
(2)寒湿痢。症状为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白多红少或为纯白粘液,纳少脘胀,精神倦怠等。
(3)疫毒痢(中毒性痢疾)。表现为发病急骤、高热口渴、腹痛烦躁、里急后重、便下紫色脓血,甚者神志不清等。
(4)休息痢(慢性痢疾)。表现为痢疾时止时作,临厕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粘液,精神倦怠,食少畏寒等。
[b](一)起居调养法[/b]
痢疾乃饮食不洁所致,故生活起居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方可防止本病的发生,如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切生菜和熟菜的刀具及砧板要分开;夏秋季节不能贪凉过度;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饥饱有度,不酗酒。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并杜绝细菌入侵。既病者要隔离休息。
[b](二)心理调养法[/b]
湿热疫毒入侵,常导致气机壅塞不畅,故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所以,调畅气血为治疗痢疾的大法之一,除药物治疗外,患者保持情绪舒畅也至关重要,故应避免抑郁、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
[b](三)药物调养法[/b]
1.常用验方
(1)白头翁30克,川连5克,木香6克,银花15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用于湿热痢。
(2)鲜黄荆叶150克,浓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寒湿痢。
(3)黄连6克,地榆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用于疫毒痢。
(4)干姜10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水煎服,1日2次.用于休息痢。
2.常用中成药
(1)香连丸,1日3次,每次6克。用于湿热痢。
(2)六合定中丸,1日2次,每次6克。用于寒湿痢。
(3)安宫牛黄丸,1日2次,每次1丸。用于疫毒痢。
(4)人参健脾丸,1日3次,每次6克。用于休息痢。
[b](四)饮食调养法[/b]
痢疾患者,肠胃受损,运化失常,故应进半流质食物,切忌辛辣、生冷与油腻食品。此外,以下食疗方可酌情选用。
(1)粳米50克、苡仁30克、马齿苋30克,共煮粥吃,1日2次。用于湿热痢。
(2)活鲫鱼500克,大蒜2只。将鱼洗净,大蒜去皮,一起煮汤,加调料食之,每日1次。用于疫毒痢。
(3)粳米50克,生姜20克,苡仁30克,共煮粥食之,1日2次。用于寒湿痢。
(4)粳米50克,苡仁30克,生姜10克,红枣10枚,共煮粥吃,每日2次。用于休息痢。
[b](五)针灸调养法[/b]
(1)体针: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气海、大肠俞等。配穴取曲池、大椎、内关、中脘、上巨虚、十二井、三阴交、脾俞等。治疗时主穴全取,配穴随症取3~5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症状控制后,改用平补平泻法,每日2~3次。休息痢施以补法,并配合灸法治疗,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2)耳针:取大肠、小肠、皮质下、神门、交感等。每日1次,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严重者,每日2~3次;症状缓解后,每日1次。
(3)艾灸疗法:取关元、气海为主穴,配以阿是穴(多在气海穴旁开各1/4寸)。用隔蒜灸法,将洗净的独头蒜1个,切成2.5~3毫米厚的4片。分别置于4个穴位上,将艾卷点燃,在离蒜片5~10毫米处熏灼,主穴灸8分钟,配穴灸2~4分钟,每日4~6次。
[b](六)推拿调养法[/b]
推拿法对慢性痢疾比较实用。用指压法,分别按压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每穴用食指和中指(脚部穴位用双手拇指),先顺时针,再逆时针,各按压36圈。
[b](七)其他调养法[/b]
1.拨罐法:取穴为①大椎、脾俞、肝俞;②大肠俞、胃俞;③天枢、中脘、关元。以上3组穴,每日1组,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次,3组穴轮流施罐。
2.敷贴法:①行军散0.6克,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湿热痢及疫毒痢。②吴茱萸适量,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及两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寒湿痢及休息痢。
3.气功疗法(涤秽功)
(1)预备: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两目轻闭,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排除杂念。
(2)涤秽:意想真气从胃口旋入,凭空而行,真气运归大肠,以意驱动大肠热毒垢秽之气,由左旋右,回旋九曲,将秽毒之气旋转送往谷道,做5~10次。然后,吸气微提肛门,使肛门闭住,再自右绕左反方向从九曲旋至胃口,做5~10次。
(3)意守丹田:涤秽后再意守丹田,使真气收归元海,以还本原,再以手掌揉腹、搓手、搓脸收功。
相关参考
大叶性肺炎是肺实质因感染细菌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因受寒、淋雨、疲劳、醉酒等原因,使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常见表现有:发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伴有头痛、浑身酸痛、甚则胸痛、咳
本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上泌尿道炎症。老年人多由于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由体内感染病灶通过血液或淋巴液侵犯肾脏,引起肾盂肾炎。临床分急、慢性两型。老年人多患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
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减退,易感染细菌引起尿路感染,多见下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中医属于“淋证”范畴。分为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5种。病因包括热结膀胱,气化不利;热熬尿液,久结成砂石;湿热壅
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以后者为多。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可转变成慢性前列腺炎。导致该病的原因有细菌性和无细菌性两种。其感染途径为经尿道上行感染;有菌小便经前列腺管返流;
感冒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患,民间又俗称“伤风”,是由于受风受寒后,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病毒或细菌所致。常见表现有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流泪、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或伴有轻微咳嗽等。症状严重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慢性炎症。胆道由于结石、蛔虫、肿瘤等堵塞,老年人胆固醇代谢失调较多,易受细菌感染等可引起慢性胆囊炎。此病属于中医的“胁痛”。临床表现有胆绞痛史,右季肋下、右腰、右肩胛区隐痛,消化不良,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经受反复细菌或病毒感染,或长期刺激,如粉尘吸入、吸烟等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为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中医属于“咳嗽”、“痰饮”、“喘证
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俗称为“伤风”、“时行感冒”。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冬季为多,一般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周身疼痛、畏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因阑尾远端是盲端,所以发生梗阻时,很容易发生感染,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临床表现开始腹痛大致在脐上或脐周,快则2~3小时左右,慢则24小时或更长时间转到
泌尿系感染是指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部位发生细菌感染,又称尿路感染。临床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后者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可有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