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别异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经络别异
Posted 《黄帝内经太素》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经络别异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经络别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络别异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经络别异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三第十《经脉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一下篇。[b]黄帝曰:经脉十二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毋所隐故见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b]
十二经脉及诸络脉:其不见者,谓十一经也;其可见者,谓足太阴经,上行至于踝上,以其皮薄故见也;诸余络脉,皆见者也。
平按:“足太阴”下,《甲乙经》有“脉”字。“内踝”《灵枢》、《甲乙经》均作“外踝”,正统本《甲乙经》作“内踝”。查阴脉行内,阳脉行外,足太阴为阴脉,应行内踝。再检本书“脾足太阴之脉,上内踝前廉”,杨注云:“十二经脉,皆行筋肉骨间;唯此足太阴经,上于内踝薄肉之处,脉得见者也。”与此处正相发明。作“外踝”者,恐误。
[b]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也,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b]
六阳络中:手阳明络,肺腑之络也;手少阳络,三焦之络也。手阳明大肠之经,起大指、次指之间,即大指、次指及中指内间,手阳明络起也。手少阳经,直小指、次指间,即小指、次指及中指外间,手少阳脉起也。故二脉络起五指间也。
平按:“少阳”《甲乙经》作“少阴”。注“手少阳”,“手”字袁刻脱。
[b]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也。[/b]
酒是熟谷之液,入胃先行皮肤,故卫气盛。卫气注入脉中故平,营气满也。营气满于
所入之经,则所入经,脉络大盛动也。
平按:“故卫气已平”《甲乙经》作“则卫气以平”。
[b]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b]
十二经脉有卒然动者,皆是营卫之气将邪气入此脉中,故此脉动也。本末,即是此经本末也。络脉将邪入于卫气,卫气将邪入于此脉本末之中,留而不出,故为动也。酒即邪也。
[b]不动则热,[/b]
若邪在脉中,盛而不动,则当邪居处,蒸而热也。
[b]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病。[/b]
当邪居处,热邪盛也,必为坚鞕。若寒邪盛多,脉陷肉空,与平人不同。以此候之,知十二经中何经之病。
平按:“病”《灵枢》、《甲乙经》作“动也”二字。注“必为坚鞕”,“鞕”字右旁有“五孟反”三字小注,袁刻作“必为坚,坚,孟鞭反”,与原钞不合。
[b]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耶?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b]
经脉不见,若候其虚实,当诊寸口可知之也。络脉横居,五色可见,即目观之,以知虚实也。
[b]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b]
细子,谦称也。经脉诊气口可知虚实,犹未明其络脉见之然也。
[b]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而道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b]
大节,谓四肢十二大节等也。凡络脉之行,至大节间止,缘于络道出节至外,入于皮中,与余络合,见于皮。绝,止也。
平按:自“雷公曰”至“黄帝曰”,《甲乙经》无此十三字。“而道”《灵枢》、《甲乙经》作“道而”。
[b]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毋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b]
此言疗络所在也。结,谓聚也。邪客于络,有血聚年,可刺去之。虽无聚处,观于络脉血盛之处,即有邪居,可刺去之,恐其邪气停留,发主痹病也。
平按:“诸刺”,道藏本《灵枢》作“刺诸”。《甲乙经》“虽毋结”作“虽无血结”。
[b]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络亦赤;鱼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青有黑者,寒热;[/b]
此言诊络虚实法也。络色有三,青、赤、黑也。但青有寒,但赤有热,但黑有痹,三色具者即有寒热也。色之候者,青、赤二色候胃中也。皆候鱼络胃者,手阳明脉与太阴合,太阴之脉循胃口至鱼,故候太阴之络,知胃寒热。胃中有痹,亦可候鱼,若邪客处久留成痹,即便诊之。
平按:《甲乙经》“胃中寒”作“胃中有寒”。“鱼络亦赤”《灵枢》作“鱼际络赤”,《甲乙经》作“则鱼际之络赤”。“鱼黑者”《灵枢》、《甲乙经》均作“其暴黑者”。“寒热”下,《灵枢》有“气也”二字。
[b]其青而短小者,少气也。[/b]
青色主寒,而短小者,即寒气少也。
平按:《灵枢》无“而小”二字。
[b]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b]
此言刺络脉法也。寒热,胃中寒热也,以胃气故青赤,络脉血乃多者也。欲为多日刺之,故间日取,得平乃止也。
[b]其小而短者少气,甚泻之则悗,悗甚则仆、不得言,悗则急坐之。[/b]
阴络小而短者,则阴气少,故甚泻□踣倒;坐而屈之即脉满,故醒而能言也。亦可阴阳络皆短小,即二气俱少,泻之仆也。仆,踣也。
平按:两“甚”字,原钞本均作“其”,谨依《灵枢》、《甲乙经》作“甚”。“悗”《灵枢》、《甲乙经》均作“闷”。注“踣”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则”。
相关参考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而生大病。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六《皮部论篇》。自“夫经络之见也”至末,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七《经络论》。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二第一下篇。[b]黄帝问岐伯曰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此篇前一段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后一段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b]问曰:春极治经络,夏极治经输,秋极治六腑,冬则闭塞者,用药而少针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一.[b]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阳经络者傍一寸,足阳明一寸,上踝五寸,刺三针之。[/b]刺痫惊脉,凡有五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九。[b]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痈而热,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b]足少阳脉下胸络肝属胆,循胁里在腋下,故腋
综合性医书。一百零八卷。明·武之望撰于1626年。武氏编完妇科专着《济阴纲目》后,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性患者的医书以成双璧。遂广参搏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分
综合性医书。一百零八卷。明·武之望撰于1626年。武氏编完妇科专着《济阴纲目》后,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性患者的医书以成双璧。遂广参搏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分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内经云.太阳者三阳也.其气最尊.唯心君得主之.故心为阳中之太阳.要为元气之极浓.是以为经为父.而为十二经之纲维.人生于阳.阳气一丝未断不死.是以有取于纯阳.而要其所以为阳.即神明之气故也.其气高而在上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