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词典》 辅佐引)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名词词典》 辅佐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名词词典》 辅佐引)
方剂的组成,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它的含义应加说明,才能了解古人处方的用意。“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例如:麻黄汤治疗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脉浮紧、无汗而喘,其中麻黄是君药,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助麻黄解表;杏仁是佐药,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调和诸药。目前,有的把“君、臣、佐、使”改为主药、辅药、佐药、引药,有的把佐药改为次辅药。相关参考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是指在下的病邪;引,指用通利二便的方法,使病邪从下而出。参见“下法”、“利湿”条。
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作用,好象向导一样,所以叫做引经报使。一种是引向经脉,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朮为引;
中药学名词,指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为方剂配伍中的使药。有些药物对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有特殊作用,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如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
一般是指胃肠实热、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而言。主要病状是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生理学名词。指肝具有辅佐心神深思熟虑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魂,魂安则能正常思考,深谋远虑,魂伤则思维迷乱,言行失常。《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
指夏季感受暑邪而发病的热性病。临床表现一开始就发热身困,汗大出,背微恶寒,形似伤寒,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头晕痛,面垢齿燥,口渴引饮,面赤心烦恶热,大便或秘或泻,或泻而不爽等。暑温易夹杂有传染性
指惊风的八种症状表现。搐,肘臂伸缩抽动;掣,两肩拽动;颤,手足震颤;搦,两手握拳或十指开合不已;反,角弓反张;引,臂若开弓,手如挽弓;窜,眼睛上视;视,眼睛斜视,睛露不活。
指温热之邪不从外解而向里传,或风寒湿燥等外邪在一定的条件下化热入里。其特点是:恶风、恶寒等表证消失而出现里热证症状,如高热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①牵引、相拉。形容因一处疼痛而牵引及其他部位。《素问·举痛论》:“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②收引。拘挛挛缩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③引出、拔出。
病证名。指胸痛牵扯背部并痛。《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