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原序

Posted 《敖氏伤寒金镜录》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原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原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原序


凡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辨其脉、症、舌、表里汗下之.庶不有误.况脉者,血之腑.属阴.当其得病之初,正气相抟.若真气未衰.脉必滑数而有力.病久热甚气衰.脉必微细而无力.方数而甚也.但可养阴退阳.此识脉之要也.或初病即恶寒发热.后必有渴水燥热之证.或逆厥而利.此热证传经之邪也.若始终皆热证.惟热而不恶寒.故伤寒为病.初则头痛.必无发热恶寒渴水之症.一病便有逆厥泄利.或但恶寒而无发热.此寒症也.此识症之妙也.如舌本者.乃心之窍于舌.心属火.主热.象离明.人得病.初在表.则舌自红而无白苔等色.表邪入于半表半里之间.其舌色变为白苔而滑见矣.切不可不明表症.故邪传于里未罢.则舌必见黄苔.乃邪已入于胃.急宜下之.苔黄自去而疾安矣.至此医之不根据次.误用汤丸.失于迟下.其苔必黑.变症蜂起.此为难治.若见舌苔如漆黑之光者.十无一生.此心火自炎.与邪热二火相攻.极热则有兼化水象.故色从黑而应水化也.若乃脏腑皆受.邪毒日深.为症必作热症.虽宜下之.乃去胸中之热.否则其热散入络脏之中.鲜有不死者.譬如火之自炎.初则红,过则薪为黑色炭矣.此亢则害.承乃制.今以前十二舌明着.犹恐未尽诸症.复作二十四图.并方治列于左.则区区推源寻流.实可决生死之妙也.
[b]至正元年一阳月上浣之日[/b]

相关参考

《敖氏伤寒金镜录》 续刊伤寒金镜录原序

伤寒一症.传变不常.有本传、越经传、巡经传、巡经得度传、误下传、表里传、上行传、顷刻之间.生死系焉.可以寄人死生者.惟医焉耳矣.夫何脉理玄妙.七表八里九道.形似难辨.此庸医所以接踵而杀人者多也.元、若

《敖氏伤寒金镜录》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41年

《中医词典》z~其他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

《敖氏伤寒金镜录》 伤寒用药说

夫医者何.犹防之将也.凡视人疾.在究其浅深之异而疗之.且疾之袭人.若寇之侵境.方其至也.必瞰其势之强弱.先以安抚,次以讲和.戒严守御.以防其逆也.如坚然不退.至再至三.恣强肆侮.意谋土地也.当此之际.

后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后序

伤寒之病.传变不一.瞬息之间.死生决焉.专门之医.每病于此.予观古虞廷尉陈君彦材所送金镜一录.元敖氏立辨三十六舌图.法详以证.症附以方.明白简要.可以使人缘形以察脉.由粗而得精.中砭剂于膏肓.寄死生于

《中医词典》a~b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

《中医词典》a~b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八·人裂舌

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亦有此形者.(介按∶此句指图形而言.)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用凉膈散治之.[i](图缺)[/i]【介按】年老之人.辄有舌中开裂.其苔则滑腻.或滑而微白.乃是津液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六·黑尖舌

[i](图缺)[/i]舌见红色.尖见青黑者.水虚火实.肾热所致.宜用竹叶石膏汤治之.【介按】伤寒传热入里.则舌苔变黑.有自舌中黑起延及尖根者.亦有自尖根黑起延至中心者.治宜急清阳明之热.以救胃中之燥.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将瘟舌

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不问何经.宜用透顶清神散治之.[i](图缺)[/i]【介按】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外证初起微寒.继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温邪初起也.治宜辛凉清解.如纯红或鲜红起刺者.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