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气温病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伏气温病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伏气温病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伏气温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伏气温病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伏气温病

是有别于新感温病另一类温病。有因感受外邪后,因邪轻未能随即构成发病条件,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有积热,到了一定时间,感受时邪,内伏的郁热,自里透出。均称为“伏气温病”(亦有说是感受温邪较深,发病时一开始就见里症的)。本病的特点是一开始即见烦渴、舌绛、尿赤、脉数等里热症候,而往往卫分症候不明显。如“春温”,“伏暑”,“温疟”等,都属于这类温病。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实质都是感受温邪而发的病,所不同者,是临床表现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病邪性质,致病途径,病变部位,病人体质等因素不同而来,故必须以症候为依据,不能离开症候空谈成因,也不应把“伏气”看成是疾病的潜伏期。古人所说的伏邪,从冬伏至春夏而发病,或暑邪伏至冬季而发病,此说只可以做参考。从临床上辨别新感与伏气,对病机转变、预后、治疗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伏气温病的治疗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

相关参考

《温热经纬》 仲景伏气温病篇

[b]《伤寒论》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b]张路玉曰∶冬月感寒,伏藏于经,至春当

《温热经纬》 仲景伏气温病篇

[b]《伤寒论》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b]张路玉曰∶冬月感寒,伏藏于经,至春当

医学百科 升降散主治伏气温病

升降散方原为治疗温疫之方,在《二分晰义》中治疗灾后之疫病。杨栗山也取用其治疗温疫:「乙亥、丙子、丁丑,吾邑连歉,温气盛行,死者枕藉。予用此散,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得愈者十数人,余无算。更将此方传

新感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新感

感受病邪后,很快发病的,称为新感。若内有伏邪,由新感触动而发病的,称为“新感引动伏邪”。新感与伏气的区别在于:新感温病,随感随发,初起有恶风畏寒表证;伏气初起即有内热症状。参见“伏气温病”条。

《温热经纬》 《内经》伏气温热篇

[b]《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b]张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章虚谷曰∶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

《温热经纬》 《内经》伏气温热篇

[b]《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b]张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章虚谷曰∶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

选按怎么用?《时病论歌括新编》 选按

温病学说,争议较多。就一般讲:有伏气温病,外感温病之别,王士雄辨之甚明。此篇所论,主要是伏气温病,即《黄帝内经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旨。伏气温病的特点是由里出表,初起舌润无苔,脉软或弦或微数,

医学百科 从麻疹谈伏邪

《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根据温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及病证特点是否符合时令病邪的致病特点,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大类。其中,伏气温病是指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历代医家

伏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伏气

指病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条。

伏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伏气

指病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条。